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简称为SST)是毕生发展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较新的理论。从本质上讲,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可以算一个动机理论。与过去许多动机理论的着眼点不同,它更多地关注影响社会目标选择的因素,探求其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以此来解释个体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预测。该理论试图在时间知觉和社会目标上,找寻到某种合理的关系。它认为,在认知层面上对时间所作的判断(cognitive appraisal of time)能帮助人们在长期与短期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当人们觉得时间非常宽裕时,他们更多地关注未来导向的目标(future-oriented goals),倾向于选择与知识追寻相关的目标(knowledge-related goals);而当人们认为时间非常有限时,他们则会更多地关注现时导向的目标(present-oriented goals),包括注重当下的感受、追寻生命的真谛、体验情感上的满足感。简言之,即,人们对时间的评估,直接影响社会目标选择。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驱使人们行动的目标有两类:一类为知识追寻目标,一类为情感控制目标。所谓知识追寻目标,即是指以获得知识为目的的动机;而所谓情感控制目标,则是旨在控制纷繁的情绪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二者时常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本研究在对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及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测量了成年被试未来时间知觉的水平;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探索出社会目标选择的因子;并初步探讨了未来时间知觉、年龄与社会目标选择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年龄与未来时间知觉呈显著负相关。(2)虽然社会目标被社会情绪理论定义为两大类,但仍然可以提取出诸多因子,细分出更多的差异与不同。(3)未来时间知觉与部分社会目标提取因子之间存在可预测的关系;即,在一定程度上,未来时间知觉可以解释社会目标的选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