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用笔用墨作画的历史悠久,中国画的技法方式升华为“有意味的形式”,也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笔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系统的有机部分,既是造型绘画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对用笔用墨进行的主动审美也愈发增强。我们今天所说的“笔墨”,并非是艺术史上一直具有的概念,它主要是古代绘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一门与其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技术是艺术的辅助工具,用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与情怀。然而,在历代传统中国画论中,经常能够看到“用笔”成为一幅艺术品优劣与否的评判标准的一个方面,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笔法本身,似乎已经不只是为画面服务了。在中国的画论中,可以找到各种资料,来说明“笔”用好了,就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情绪,“用笔”本身具有了生命,上升为艺术的本体。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用笔被风格化,成为了一个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标志。原本作为技术出现的“用笔”,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传统中国画艺术中被赋予了超越技术层而的含义。因为缺少系统的解剖与分析,古代画论中对于用笔的描述、解释更多是对用笔的一种说明,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分析,缺少系统的分析、能证明“用笔”真止内涵方面的论述。这也正是这篇论文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对现有的重要的关于“用笔”方面的资料进行梳理,进行解剖,试图找出“用笔”本身的内涵,去除前人对“用笔”的内涵不合逻辑的添加的部分。时至今日,中国画的发展已经不单单具有“传统”的面目了,传统中国画的用笔也在当今社会面临了多种挑战。当代不同观点的产生,是对笔墨的一种质疑,同时也具有促进作用。时代变迁,文化多元化,新的思想,新的工具材料,都成为了新的中国画中的一部分。那么,在传统中国画中“用笔”所具有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本文将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探讨,对用笔的解析,也许能有助于解决此类问题,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