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目前工业上治理固定源NOx应用最广泛的脱硝技术,催化剂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在燃用高碱煤时,V2O5-WO3/TiO2催化剂布置于高尘区域易受烟气中钠盐作用而失活;低温催化剂最常见的是Mn/ZSM-5催化剂,提高烟气中NO2比例会发生快速SCR反应,加快催化还原反应进程。然而,钠盐和NO2的存在对SO3生成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学者集中于研究碱金属中毒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等,忽略了SO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是目前工业上治理固定源NOx应用最广泛的脱硝技术,催化剂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在燃用高碱煤时,V2O5-WO3/TiO2催化剂布置于高尘区域易受烟气中钠盐作用而失活;低温催化剂最常见的是Mn/ZSM-5催化剂,提高烟气中NO2比例会发生快速SCR反应,加快催化还原反应进程。然而,钠盐和NO2的存在对SO3生成有明显的影响,大多数学者集中于研究碱金属中毒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等,忽略了SO3生成情况和NO2对SO3生成的影响,无法全面评价催化剂性能。首先研究了不同负载量的Na2SO4和Na2S2O7对V2O5-WO3/TiO2催化剂上SO3生成特性的影响,利用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理化特性和SO3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负载钠盐后催化剂SO3生成率明显增加。负载3.6%含量Na2S2O7对催化剂上SO3生成影响最大,在410℃时SO3生成率达到最大值1.44%。负载钠盐后催化剂上脱硝效率却降低。负载3.6%含量Na2SO4后催化剂失活最严重,在350℃时脱硝效率仅为50.97%。表征结果表明钠盐消耗了活性成分并减小V4+/V5+比值,抑制脱硝性能。然而,钠盐增加了化学吸附氧含量和V5+=O键振动峰强度,导致SO3生成增多。其次还研究了不同负载量的Fe改性Mn/ZSM-5催化剂上SO3生成特性,考察了NO2存在时催化剂上SO3生成情况,利用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理化特性和SO3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9Mn9Fe/ZSM-5催化剂上SO3生成率和NOx转化率最高,Fe的加入增强了催化剂的SO2抗性。在快速SCR反应中,9Mn9Fe/ZSM-5上NOx转化率在250℃时达到最大值99.44%,SO3生成率在300℃时也达到最大值0.85%。烟气中不含NO2时,9Mn9Fe/ZSM-5上NOx,转化率在350℃时才达到最大值仅为83.68%,SO3生成率在300℃时达到的最大值也下降到0.75%,这是由于快速SCR反应中,NO2导致催化剂表面生成硝酸根离子。这些离子在低温下比O2更快地将活性位点再氧化,从而促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Fe的加入提高了活性物质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性和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导致SO3生成增多。通过上述研究发现,V2O5-WO3/TiO2催化剂上负载含硫钠盐后,SO3生成率明显增加;在快速SCR反应中,经Fe改性的Mn/ZSM-5催化剂上SO3生成率也明显增加。因此,电厂在燃用高钠煤时必须注意SO3的生成所带来的空预器堵塞等问题以及将改性Mn/ZSM-5催化剂所用Fe的负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其他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的信息正以指数级速率爆炸性增长,人们越来越难以为自己有限的需求快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摆脱垃圾信息的困扰。双结构网络主张在互联网主结构
作为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世界竞争格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长三角地区如何高质量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长三角地区得以“风生水起”的重要力量。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决定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因此,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
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开始步入新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也处于新的变革阶段,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也面临新的变革,这种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转化技术,它不仅能够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也能够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有望为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提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越来越快,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的需求都大幅度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度假、休闲旅游行业的发展。全域旅游这一新兴概念在当下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虽被提出不久但已经深入人心,为中国旅游业新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方向、新战略。2016年我国262个市县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单位开始创建,标志着我国旅游业向
FPGA是一种可编程的IC芯片,能够用于具有复杂算法的运算器、数字滤波器等逻辑运算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本课题主要是运用FPGA并行操作的特点来设计多操作数浮点算术运算控制器
为确保公路隧道建设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隧道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对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必要时采取应对措施可避免危险发生。当施工中的隧道发生坍塌事故时,施工人员的准确位置及生命体征状况是制定救援方案的重要依据。国内外现有监测系统多针对独立项目或独立设备监测,系统应用范围小,数据处理不够完善,缺乏对隧道施工人员安全监测。基于此,本文以公路隧道施工期间的隧道变形监测和人员安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空间和全球无线定位系统的不断发展,基于位置的移动应用服务逐步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受到人们的重视,走进人们的生活,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用户获取基于位置
惯性平台为测量载体速度和加速度提供了一个参考坐标系,使惯性元件不受载体运动的影响。由于惯性元件对温度极为敏感,平台内部的温度变化会造成惯性元件的性能波动,进而影响
编组站作为铁路货物运输路网上重要的车流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承担着大部分货运列车的解体、编组作业任务。随着我国铁路每年货运总发送量稳定增长,编组站的作业量越来越大,安全生产风险也随之增加。编组站的安全运营直接影响着区域铁路系统的有效运行,其中,路网性编组站运营是否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关系到相当范围路网的生产效率、运输畅通以及经济效益的确保。以往对于铁路编组站的事故特征分析与安全评价研究较少,在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