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分离甘草、干姜与附子配伍减毒的有效组分或部位,探明此减毒配伍的作用环节和机理。
方法:
1.将附子单煎及附子与甘草、附子与甘草酸、附子与甘草次酸分别合煎,用HPLC法分析各种煎液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的煎出量,同时用动物实验测定各煎液不同给药途径的急性毒性,比较各煎液的LD50。
2.将葡醛内酯片直接加入至附子单煎液中,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i.g.);连续三天给小鼠地塞米松片(i.g.)后,再进行附子单煎液的急性毒性试验。所得两个LD50值分别与附子单煎液的LD50值比较。
3.取干姜与附子共煎,取干姜的水提及乙酸乙酯、氯仿和石油醚的提取物分别与附子共煎,取各种煎液进行小鼠口服给药的急性毒性实验及用HPLC法测定煎液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4.应用氯仿诱发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哇巴因诱发豚鼠心律失常三种经典模型,以室性早搏(VP)、心室纤颤(VF)及心脏停搏(CA)为观察指标,考察干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是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结果:
1.口服给药,甘草、甘草次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减小,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毒性略有减小;腹腔注射给药,甘草酸与附子合煎液的毒性明显增加。合煎时甘草能降低乌头类生物碱的溶出,而甘草酸、甘草次酸均有增加溶出的作用,甘草酸的作用强于甘草次酸。
2.葡醛内酯片与附子伍用略有减毒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片有较明显减小附子毒性作用。
3.干姜与附子合煎有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但共煎液中的乌头碱含量增加,次乌头碱含量减小。干姜的氯仿提取物及石油醚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同时煎液中乌头碱含量明显减小。尤其是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次乌头碱的煎出量也明显减小。干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与附子共煎,可明显减小附子的毒性,但煎液中的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均增加。干姜的水提物与附子共煎毒性略增大,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煎出量略有增加。
4.干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三种不同原因所致动物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的治疗或预防作用。口服灌胃给干姜乙酸乙酯提取物能降低氯仿诱发小鼠VF的发生率。十二指肠给干姜乙酸乙酯提取物可明显增加乌头碱和哇巴因诱发VP、CA的用量。
结论:
1.甘草与附子合煎口服可减小附子毒性,部分原因是其可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但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并不能减少附子中有毒生物碱的煎出,而可能与有毒生物碱结合,延缓其在胃肠道吸收,发挥一定的减毒作用。
2.葡萄糖醛酸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有限,因此,因甘草酸水解产生葡萄糖醛酸,从而减小附子毒性的作用机制,至少并非甘草减小附子毒性的主要机制。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能是甘草次酸降低附子毒性的作用原因之一。
3.干姜与附子共煎有减轻附子毒性作用。干姜中的氯仿、石油醚提取物可能通过减少乌头碱等有毒物质的煎出量而减小附子的毒性。干姜中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吸收后在体内发挥拮抗附子所含有毒生物碱毒性致心律失常死亡的作用。
4.干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作用于多个环节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开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