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微生物群落对油菜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yk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报道表明,土壤微生物通过养分竞争、分泌植物激素和化感物质等,与植物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号传递,形成复杂的促进、竞争与拮抗作用,显著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免疫抗性。然而,以往研究主要以单个菌株的一些特异过程为主,所观察到的一些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的影响中,还包含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对微生物与植物的本质关系缺乏客观而系统的认识。为此,本研究采用灭菌土壤重新接种整个微生物群落的方法,研究降低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受长期不同施肥影响的微生物群落对植物的影响,并从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等角度探寻改变微生物群落影响作物生长和健康的作用机理。本研究表明:1.灭菌土壤接种稀释1、10-2、10-4和10-6倍的未灭菌土壤悬液,细菌丰度与未灭菌的土壤相比平均分别降低16.4%、24.0%、34.2%和35.8%。在未添加农药与加农药处理中,未灭菌处理的油菜生长最差,接种1倍未灭菌土壤悬液的处理生长较好。改变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有效氮影响显著,未灭菌处理土壤有效氮浓度较高,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钾浓度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显著。油菜中啶虫脒和吡虫啉浓度随着细菌多样性降低而增加。与未添加农药的处理相比,对可能具有农药降解能力的细菌进行鉴定,这些细菌可以分为3个类群。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类群,在接种1、10-2和10-4处理中丰度最高,在10-6时丰度下降;第二组类群的丰度随着微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而逐渐下降;第三组类群的丰度则随着土壤微生物多样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因此,我们的结果表明,功能冗余的微生物类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危害,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严重降低将威胁食品和环境安全。2.本实验中,未灭菌土壤中生长的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均高于土壤灭菌后重新接种。长期施肥处理改变的微生物群落显著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不施肥的处理相比,长期使用有机肥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磷钾配施的微生物群落显著提高了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提高34%和26%。不同施肥处理选择的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有效氮浓度的影响显著,不接种微生物处理中土壤铵态氮的浓度较高。不同施肥处理选择的微生物群落对土壤有效磷浓度影响不大。土壤酶活性和养分有效性与植物生物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降低微生物多样性和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影响作物生长,但影响的机理比较复杂,不能完全由微生物的养分转化能力解释。农业生态系统中,频繁的人为干扰强烈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研究这种改变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十分必要,可为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调直流稳压的实用双通道电源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包括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模块电路,以LM317T、LM337T电源芯片、桥式整流、二极管滤波为核心,以电感、电阻、电容为辅助元器件,可实现市电在5~18伏特范围内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流达到1安培,并提供了Multisim仿真验证和实验实物参数验证结果。  关键词:可调直流电源 双通道 LM317T芯片 LM337T芯片  电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水稻作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米品质关乎人体健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向土壤、水体、大气中排放的重金属越来越多,农作物产地的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在众多污染源中,电子垃圾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重金属污染来源。由于重金属具有非生物降解性和持久性等特点,在生物体内富集后具有生物放大效应,一旦植物体内积累了大量的重金属,不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
农林复合经营是广大丘陵山区人们为了满足农林产品的自给、控制土壤侵蚀、合理利用资源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而采用的一种综合的土地利用系统。由于农业经营者和基层管理人员对作
我国海岸绵长,全国有盐碱荒地1000万公顷,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滨海盐碱荒滩达200多万公顷。因此,发展海水灌溉农业是我们解决人多、地少、淡水不足矛盾的有效出路,而筛选耐盐、
随着人们对牛奶需求量的增加,我国奶牛养殖数量迅速增长,同时奶牛养殖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由此影响了奶牛生产中磷素的来源和去向。为了阐明不同养殖规模奶牛-农田体系磷素流动
随着土壤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土壤学应用领域的扩展,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系统应用已成为土壤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组件对象模型(COM)技术是系统软件与专业应用模型集成的优良技术
由Mandelbort发展起来的分形几何已经应用于刻画许多自然现象,分形几何的出现使人们对于非线性所引起的混乱,复杂现象重新产生了兴趣。分形体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大的长度范围内
当前,我国耕地资源既面临着来自经济持续发展用地量不断加大的压力,也面临着来自人口增长过快的压力。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