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例白塞病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辽籍汉族白塞病的发病年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特点,以提高白塞病诊治水平。 方法 对于1970-2006年符合诊断标准的279例于我院住院的辽籍汉族白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诊的白塞病患者记录其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可疑诱发因素,始发年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病情转归等。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 结果 279例白塞病患者中男女之比为1:1.29,发病年龄以20-39岁多见。BD可累及多个系统,受累频率依次为:口腔溃疡279(100%),皮肤损害223(79.9%),生殖器溃疡221(79.2%),关节炎/关节痛144(51.6%),眼部损害110(39.4%),消化道63(22.6%),神经系统32(11.5%),血管16(5.7%),心脏10(3.6%),肾脏6(2.2%),血液系统6(2.2%),呼吸系统4(1.4%)。针刺反应阳性率71.0%。白塞病男性血管受累多于女性(P<0.01)。 结论 白塞病是一种以血管炎为基础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复杂。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别之间也有差异。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白塞病预后较好,累及重要脏器是其死亡原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早期有效的治疗可改善预后。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 谷氨酸转运体的激活触发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利用离体海马脑片电生理技术研究谷氨酸转运体是否参与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海马
血管新生,即在预先存在的血管中长出新生毛细血管的过程。它是多种致盲性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血管新生严格地受到促血管因子和抑血管因子平衡的调控。这种平衡
目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冠脉内粥样斑块的形成,基本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的诊断方法和手术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4月经手术治疗143例PRT患者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目的:分析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时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椎体的影像学特征对骨水泥渗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