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粮食发展水平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储备。作为以农业为第一产业的中国,重视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而粮食又是农业发展中的基础产业,粮食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农业、工业甚至服务行业的综合发展。粮食的质量和产量的高低是衡量粮食产业的基本标准,所以如何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成为我国粮食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国情就是我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对于这个总人口达到13.7亿的国家来说,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种植出足够的粮食来供给这13.7亿人口的正常生活,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不仅如此,对于这样一个粮食需求大国来说,充足的粮食供应和稳定的粮食发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粮食补贴政策早在2004年就开始被政府重视,至今国家对提高农民种植热情、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绩。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保护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如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最低收购价保护、国家临储粮收购等。根据国家近两年的粮食产量数据来看,粮食补贴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调动了各省各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基本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很好的实现政策所期望的效果。文章主体结构分为六大主体:首先是对文章的基本介绍。集中阐述文章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其中文章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我国粮食补贴政策,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部分种粮农户对国家的补贴政策没有概念,他们认为粮食直补才是最有效的补贴方式。第二部分通过介绍粮食的概念,引出粮食的分类,再结合粮食补贴的定义和作用,为粮食补贴政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公共管理学把粮食列为公共产品。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利用公共管理学的原理内容,从粮食产业的特征出发,总结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实施的依据,综合考虑粮食产业的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特殊地位。第三部分通过研究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政策,分析总结其政策体系和发展趋势,同时针对我国现行粮食补贴政策,从政策目标、计划、制定、实施、评价等角度剖析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第四部分通过研究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指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不合理之处。第五部分,介绍两个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粮食补贴政策,选取美国和欧盟国家作为参考国家,主要借鉴其不同历史时期政策的变化和应对不同国情的相关对策和经验。美国是农业大国,是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之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欧盟国家注重生态环境和基本设施的技术开发,同时积极使用金融手段,多角度提供补贴方式,放宽对农户的贷款政策,鼓励农户使用资金来优化生产条件。结论部分:通过分析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现状,综合考虑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依据和效果,尝试从以下四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要重视粮食补贴的对象,对于农民要增强人文关怀,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优化粮食补贴政策的结构,鼓励农业技术的研发;提高政策补贴的执行效率;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稳定市场供求平衡、提高粮食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维持好粮食流通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