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以人为从不动摇的研究中心,现代性哲学也不例外。现代性问题是与人紧密相关的现实问题,其中心话题就是人在现代社会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现代性的涵义、历史演变和基本规定性作了考察,指出现代性总体上来说是指从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社会的历史状况与文化精神。首先,现代性意味着人们的祛蒙昧性与祛传统性的生活方式,它包含着经济自由、政治民主、和社会治理的法制化等;其次,现代性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摒弃人类蒙昧、未开化的精神状态,相信人类理性的无限能量和扩展空间,崇尚人类社会永恒进步的价值理念等。第二部分重点对现代性与人的关系作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人的问题是现代性的根本问题。现代性是与人的主体性分不开的,现代性的内涵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追求,启蒙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哲学奠基,现代性的意义在于对主体的自由和意义的高扬,是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充分肯定。在现代性原则的指引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的祛魅带来的是人类理性的解放以及由此催生的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的主体性地位的重新确立意味着人们对个人本位的持守与世俗幸福的积极确认,并由此带来人们社会文化和生活的自主性;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普遍运用、社会财富的大量积聚,使人们树立了一种乐观的进步主义思想,预示着人类美好的前景。现代性由于理性主体性又有着内在的矛盾,它又是导致现代性的困境和人类生存发展危机的根源所在:非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泛滥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导致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极端个人主义盛行造成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和道德的普遍褪色;科学技术成为了压迫力量,造成了自我认同的危机与生活意义的丧失等等。面对现代性的悖论,人们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各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话语粉墨登场,这其中有合理的因素也有明显的缺陷,但是都表现出了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命运的深刻关注。第三部分论述了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和主体性问题的密切关系。马克思较早地全面把握了西方现代性的特征和人的生存境遇。马克思既有着对人的自由、意义的现代性追求,又敏锐地洞察到了现代性的困境和危机。由此,马克思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这种批判是以对主体性形而上学的颠覆为主旨的,认识到对现代性的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的不足。一方面,他立足于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对资本与现代性的同谋关系进行了批判,指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才是现代性对人的压迫的真正根源;另一方面马克思又指出了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出路,充分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建设有着现实意义。现代性虽说产生于西方社会背景,但是从它产生之日起,其基本原则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普适性,尤其是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更是中国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的现代性是后发现代性,为了避免西方社会在构建现代性过程中的失误,我们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问题域。中国的现代性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呼唤一种全新的主体意识:一方面积极推进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建设,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