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了解天津市部分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的流行情况。初步探索高尿酸血症相关危险因素。初步了解高尿酸血症的证素分布。为预防管理高尿酸血症及推动高尿酸血症中医规范化诊疗提供一定临床依据。方法:(1)对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及生物学指标,包括:体检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肌酐、血尿酸)、其他生化项目(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主要对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血尿酸水平分布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本研究将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年龄分为13~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6~75岁、76~93岁。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血尿酸水平分布,分析体格检查、不同生活习惯及实验室指标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了解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2)基于文献内容总结,以及《证素辨证学》证素辩证原理,制作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对2019年3月至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及风湿免疫科体检及就诊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发放问卷并指导患者进行高尿酸血症证素问卷调查。检验问卷信度与效度,统计高尿酸血症的症状,对高尿酸血症的证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1)不同年龄阶段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男性与女性的血尿酸水平存在差异(P<0.05)。男性群体血尿酸水平总体趋势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女性群体血尿酸水平总体趋势为45岁前随着年龄升高而降低,45岁之后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2)吸烟及饮酒人群血尿酸水平均高于不吸烟饮酒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人群、超重及肥胖人群、高血糖人群、高甘油三酯人群、高胆固醇人群、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人群、谷丙转氨酶升高人群、谷草转氨酶升高人群、血尿素氮升高人群及血肌酐升高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影响血尿酸水平,其中,肌酐、体重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尿酸水平影响较大。(3)高尿酸血症的总患病率为20.68%。总体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最高出现在25岁以前。男女患病率比例约为2.8:1。男性不同年龄段患病率不同,25岁及以下年龄患病率高。女性在66~75岁之间人群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4)统计分析显示超重及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1)通过文献的查阅分析,制作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对问卷进行验证。问卷结构合适,内容可靠全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2)初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症状,排在前十位的症状分别是:倦怠乏力、神疲、腰背痛、身体困重、眼睛干涩、健忘、自汗、眼睛视物模糊、口中粘腻、嗜睡。(3)基于《证素辨证学》统计原理将症状归纳转化为证素,分别归纳为以下证素肾、肝、脾、心、气虚、阴虚、湿、阳虚、气滞、血虚、痰、热、血瘀。将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证素进行聚类分析后发现。脾与湿、气虚、阳虚关系密切。肝、肾、阴虚、血虚或心关系密切。痰郁、气滞关系密切,也可有血瘀、热相兼杂。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结论:(1)血尿酸水平与性别、体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脂代谢(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总体患病率升高,男性高于女性,超重及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2)问卷《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症状调查问卷》结构合适,内容可靠全面,具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基于问卷的初步调研总结归纳高尿酸血症的证素包括:肾、肝、脾、心、气虚、阴虚、湿、阳虚、气滞、血虚、痰、热、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本为肾、肝、脾、心虚,标为痰、热、湿、瘀。高尿酸血症是本虚标实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