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40只1日龄雏鸡随机分为NDV4株感染组(V组)、La sota株感染组(L组)、空白对照组(C组)3个组,每组80只,分群饲养,8日龄时接种,V、L、C三个组分别滴鼻NDV4(107EID50)0.1ml/只、La sota(107EID50)0.1ml/只、生理盐水0.1ml/只。于接种后分批采血、剖杀、记录病变、取材。通过H.E染色,镜检观察各组织器官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运用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进行血凝(HA)和间接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血清HI抗体滴度;作瑞氏染色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作非特异性酯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血液AENE+淋巴细胞比例,测定细胞免疫水平;进行体重测定来观察免疫与生长状况的关系。通过运用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及光镜、电镜等组织学观察方法对所建立的试验模型进行了动态研究。 结果表明,NDV4、La sota分别接种鸡后,特定的组织器官均会出现一定的眼观病变、光镜下病变及超微结构病变,但两者出现的组织器官及病变的程度不同。接种前,各组试验鸡正常:在接种后前期,V组及L组均有少数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后期症状逐渐消失。剖检发现,V组眼观病变出现在接种28d以后,主要发生于肠、脾脏、胸腺、肺、肝脏等脏器,以消化道的出血病变最为明显:L组眼观病变主要出现在接种21d以后,主要发生于肺、胸腺、盲扁、脾脏、肠等脏器,以肺呈灰白色或出现黑色点状的病变最多见。光镜观察证实,V组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十二指肠的出血性炎症;L组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轻度到中度的间质性肺炎。应用透射电镜对十二指肠进行观察发现,V组、L组上皮细胞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内质网扩张和线粒体肿胀,V组还见到新城疫病毒粒子、板层小体和淋巴细胞坏死。体重测定显示,V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L组。 血液学比较研究发现,V组鸡在接种后HI抗体滴度早于L组出现上升,峰值也早L组7d出现,后期水平较L组更平稳的,但显著低于L组。V组与L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增多,V组早于L组达到峰值,且水平高于L组,C组无明显变化;V组与L组单核细胞均持续大增幅增多,但前者水平显著高于后者,C组有较小上升;V组和L组的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呈现下降趋势。V组和L组的血液ANAE+淋巴细胞比例(%)均呈下降趋势,但V组水平始终高于L组。华中农业大学2003届硕士学位论文 据此作者认为,NDv4的免疫损伤以鸡的消化道为主,而La Sota的免疫损伤以呼吸道为主;V组的组织病理变化均轻于L组,且V组鸡的增重显著高于L组,因而V4较La sota的损伤更轻;V组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数量均呈上升的趋势,表明该病毒株接种后激发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V组ANAE一淋巴细胞比例(%)呈下降的趋势,且在病理组织观察中可见脾的生发中心显著增生,表明B细胞的数量是增加的;另外,V4株诱导的Hl抗体水平虽比La sota株低,但产生时间较早,在后期能稳定地维持在一定水平,表明NDV4株能诱导产生稳定的体液免疫水平。由此可以初步认定,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NDV4免疫应答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NDV4是一种相对安全而有效的疫苗毒株,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