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着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国时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民国建立,民主共和等新观念深入人心。对于深处西北内陆的陕西关中地区而言,同样也承受并适应着这一社会变化。在婚姻习俗方面,关中地区一方面表现出了它对传统的传承性,另一方面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悄然地发生着一些改变。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民国时期关中地区基本概况的论述。本章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出发,首先,论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们婚姻行为的影响;其次,论述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所造成的影响;最后,关中地区固有的文化传统在婚姻行为的延续中所起到的作用。第二章是对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传统婚姻礼仪的论述。文章将关中地区的婚姻缔结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婚前礼、迎娶礼及婚后礼。其中对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人们结婚的婚龄、媒人在一个婚姻缔结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彩礼的重要性、婚帖使用的情况、闹房及回门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章列举了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其他传统婚姻形态。文章主要对童养婚、小女婿婚、寡妇再嫁、纳妾等现象的存在进行了事实陈列及原因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虽然旧有的婚姻形态依然存在。但是面对这种传统的婚姻形态,人们的态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尤其是广大的女性,由于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影响,面对一些不公时,敢于维护自己的权利。第四章总结了民国时期关中地区传统的特点,并且对此作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文章认为,首先,相较于现代而言,当时的关中地区早婚依然盛行;其次,彩礼在婚姻缔结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常因彩礼引发一定的纠纷;再次,不重婚帖,以致婚姻成立无据可循;最后,离婚现象日益增多,说明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最后的结语部分,笔者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最后的概括。希望能用心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表达的完美与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