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约占肾脏所有恶性肿瘤的85%-90%,其中肾透明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亚型。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以每年2%~4%的比例递增,需引起我们的重视。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是最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典型的肾错构瘤因其特征性的脂肪成分在CT上比较容易正正确诊断,但是对于4%~5%的乏脂肪肾错构瘤较难与肾癌进行鉴别,二者的正正确诊断是指导着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所以术前作出尽可能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影像手段术前准确鉴别二者尤为重要。CT检查是临床诊断肾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往的常规CT是单参数、混合能量成像,宝石能谱CT是多参数、单能量成像,具有基物质定量分析、能谱分析等功能。本研究分析、总结了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能谱CT常规成像的表现特征,重点探讨宝石CT的能谱成像和分析功能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10例乏脂肪肾错构瘤患者,共检出11个病灶,所有病例经临床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所用患者均进行常规平扫以及能谱CT的能谱成像模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双期增强扫描,获得常规CT平扫图像、皮质期、髓质期的混能图像(quality check, QC)及重建出的40-140keV单能量图像(Mono)及碘基图像。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分析肿瘤的常规征象:分别在平扫、增强两期的混能图像上选定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评价内容包括:①肿瘤平扫密度;②肿瘤边界;③肿瘤是否存在钙化;④肿瘤强化是否均匀;⑤肿瘤的强化方式;⑥肿瘤是否存在假包膜。包括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分析肿瘤的能谱征象:①在碘基图像上选定感兴趣区,测量病灶内碘含量ICrenal(iodine content of renal),腹主动脉内碘含量ICaa,(iodine content of abdominal aorta),计算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 NIC),标准化碘浓度=病灶/腹主动脉碘含量比值(NIC=ICrenal/ICaa),并对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②观察两组肿瘤的能谱衰减曲线并量化分析,量化分析方法:在曲线上40keV、70keV对应的两点间画第一条直线,按照此方法,以40keV对应一点为固定点,从70keV开始,以10keV为间隔,140keV为终点,共得到8条直线,计算每条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为Kx=(HU(40keV)-HU (XkeV))/(X-40),对K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K值绘制ROC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根据曲线下面积AUC(area under curve),分析K值进行诊断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得出有较高的进行鉴别价值的K值。结果:4例(36.4%)乏脂肪肾错构瘤是均匀强化,1例肾透明细胞癌(3.03%)是均匀强化,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的强化方式对二者的鉴别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乏脂肪肾错构瘤组中有9例(81.8%)是延迟强化,30例(90.9%)肾透明细胞癌是快进快出的强化。皮质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的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乏脂肪肾错构瘤组(P<0.05);髓质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的仅标准化碘浓度高于乏脂肪肾错构瘤(P<0.05)。皮质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的8组斜率K值均大于乏脂肪肾错构瘤组(P≤0.001),髓质期肾透明细胞癌组的8组斜率K值均大于乏脂肪肾错构瘤组(P<0.05)。在皮质期K≥6.925时,其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排除乏脂肪肾错构瘤的敏感度与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2.5%,80.0%。结论: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CT能谱成像的碘基图像和碘物质定量分析、单能量图像的能谱衰减曲线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错构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