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包括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在内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显著,导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的全球性危机,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之一,并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区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状况受自然因素(如全球气候变化、地震、火山爆发等)和人类活动(工业化、城市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等)的影响,两者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在人类活动导致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区域生态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整合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和生态安全研究两大热点方向上的成果,选择一定区域,开展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有利于认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从而对处于生态威胁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本文选择重庆市荣昌县为研究区域,对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研究,有利于充分认识荣昌县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从而针对荣昌县土地资源和生态安全提出相应的保护治理措施。本文共由七章内容构成,在文献综述部分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内容、评价方法,并对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在绪论部分就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介绍了荣昌县的基本概况和研究方法等;第四章分别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幅度与速度等方面,动态分析了荣昌县2003-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和驱动机制;第五章运用综合指标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安全指数法进行无量纲化,对2003-2008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第六章提出了荣昌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途径和对策措施等,期望能对重庆市荣昌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从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幅度与速度等方面,对荣昌县2003-2008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08年农用地动态变化剧烈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园地、林地和耕地,其中园地面积增加1310.13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38.43%,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7.69%;林地减少增加453.38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4.30%,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0.86%;耕地减少1232.65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2.14%,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0.43%。2、2003-2008年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明显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建制镇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中建制镇用地增加832.55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108.84%,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21.77%;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43.35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3.61%,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0.72%;农村居民点面积增加30.01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0.31%,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0.06%。此外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增加29.61公顷,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率3.65%,土地类型变化动态度0.73%。3、总体来看,2003-2008年荣昌县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在不断减少,其中农用地减少面积为855.51公顷,未利用地面积减少103177公顷;在此期间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增加面积为959.28公顷。(二)2003-2008年,荣昌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值从2003年的0.3792上升至2008年的0.4974,均低于0.5,土地生态环境均处于“危险”状态,土地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破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较困难,生态灾害较多。进一步分析还可以发现,近5年来荣昌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总体是增大的,说明生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荣昌县土地生态安全值变化较为缓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由于荣昌县近年来经济快速的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建设用地需求量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最终影响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的上升。第二,从荣昌县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例(投入不到GDP的1%)可以看出,荣昌县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相对不足,主要靠自然生态对环境污染物质的自身消化和吸收。因此,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虽然有所上升,但变化幅度始终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