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十套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开播于2001年7月9日。开播伊始,节目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2004年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开讲“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2006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品“三国”、于丹说《论语》……《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一路飙升,明星学者与电视讲坛受到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分四个部分研究CCTV《百家讲坛》。第一部分分析《百家讲坛》的学术品质。《百家讲坛》依托中央十套科教频道,与频道在科学品质、教育品格上相辅相成。学术化的选题引发了学者公开交流与观众思辩,提升了节目的质量与品位。第二部分从《百家讲坛》的大众情怀入手,分析该栏目赢得收视率的原因。故事化的讲述风格、对学术选题的“稀释”性解读和学者明星“自导自演”的学术独角戏共同搭建了学者与大众沟通的桥梁。《百家讲坛》经营节目系列丛书成为图书市场畅销书,受众群从电视观众扩展到读者。第三部分探讨《百家讲坛》的节目意义。《百家讲坛》实现了媒体与教育的“联姻”、学者和电视的对接,打通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壁垒。借助这一平台,学术扩大了传播范围,电视提升了文化品位,学者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学术与电视、学者与大众和谐共生,“互利”双赢。第四部分探讨《百家讲坛》的未来发展,指出节目在迎合观众的同时,还应注意引导观众,提升栏目和观众的品位。《百家讲坛》的优势在于声音而不是画面。节目可以进一步开发“听”的市场,赋予“演播窒受众”更多的话语权;扩大选题,真正回归“百家”。本文最后为结论部分,对全文作简要总结,并对《百家讲坛》的发展予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