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中俄两国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双方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日趋紧密。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俄蒙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新亚欧大陆桥关键节点的内蒙古自治区,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即学习汉语的俄罗斯留学生总数持续快速上涨。内蒙古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育在发展速度、规模和层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内蒙古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力求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变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首先,论文阐述了本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梳理和评介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本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界定了相关概念,并依据《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与《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等材料,总结并归纳了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评价的标准。其次,研究者依据评价标准编制了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的中俄文调查问卷与设备观察表,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与呼伦贝尔市7所不同性质院校进行调查,发现存在“教师与俄罗斯留学生存在用俄语交流的困难;缺乏适切于第二语言的习得活动;缺乏行之有效的文化适应辅导;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的评价反馈机制;教具与硬件相对老化,语音器材比较陈旧;选取的汉语教材针对性较差,缺乏必要的指导讲义”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高校实际,分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例如:“国际汉语教师不熟悉俄语及其规律;教学中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运用得不够熟练;缺乏对俄罗斯留学生及其文化的了解”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采取“加大对国际汉语教师外语多样性的重视力度;结合俄罗斯留学生二语习得范式,缓解语言习得矛盾;重视俄罗斯留学生文化适应的辅导,创建留学生文化引导机制;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增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更新语音设备,优化教学设施与配套教具:增加教科书的外语种类;吸纳他国对外语言教学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对策,力求有效解决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广大留学生的汉语学习需要。通过对内蒙古地区高校俄罗斯留学生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试图探索并形成一种有效的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希望能为留学生汉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不断提高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