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中国国家地理》2003年第9期《上帝为什么造四川》中的四篇文本:《西昌:为什么在这里发射卫星?》、《绵阳:城小院士多》、《攀枝花:大裂谷的奇迹》及《雅安:茶马古道上的后花园》为翻译材料,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这些困难所采用的相应翻译策略。所选文本以轻快的笔触,充满意境的语言介绍了西昌、绵阳、攀枝花以及雅安四个城市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及人文风貌。阅读文本时,读者能为其所描绘的充满意境的情境所感染,产生强烈的美的感受,进而自然而然地了解四川地方文化,故其兼具实用性、审美性和文化性。英译所选文本,应尽量考虑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同时尽可能再现源文色彩,以使译文读者产生和源文读者相似阅读反应。本翻译实践报告由引言、翻译过程、源文本介绍、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和结语组成。其中第四章,也即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是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核心。这一章节简要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及其在本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本翻译项目在词汇、句法及文体层面的翻译难点以及如何运用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解决这些难点。以实现源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功能对等。翻译该选题文本并撰写翻译报告旨在促进地方性旅游资料英译研究,宣传四川地方文化,并为相关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