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约占所有涎腺上皮性肿瘤的50%以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rcinoma ex plemorphic adenoma)是来自于多形性腺瘤的上皮性恶性肿瘤,约占涎腺肿瘤的3.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能特异性识别和修复DNA复制过程中出现的碱基错配,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其中hMSH2、hMLH1基因是错配修复基因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国外已有较多MMR基因功能异常与涎腺肿瘤发病相关的报道,而国内有关该基因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特别是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的情况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hMSH2、hMLH1蛋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研究方法: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年2月~2008年4月涎腺多形性腺瘤27例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蜡块标本22例,共计49例,其中男20例,女29例,年龄4~83岁,平均年龄45.96岁;对照组为涎腺多形性腺瘤瘤旁正常组织14例,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2~67岁,平均年龄40.7岁。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涎腺多形性腺瘤27例及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蜡块标本22例,并与涎腺多形性腺瘤14例瘤旁正常组织共63例标本hMSH2、hMLH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不同组织MMR蛋白的表达及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的部位的关系,探讨多形性腺瘤的发病机制。
结果:hMSH2蛋白在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8.57%、96.3%和90.91%,定位在胞核,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形性腺瘤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LH1蛋白在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2.86%、85.19%和86.36%,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和多形性腺瘤hMLH1阳性细胞定位在胞核,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大多定位在胞核,少数呈现核浆型(3例)。肿瘤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形性腺瘤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MSH2、hMLH1蛋白在多形性腺瘤中阳性表达共有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P>0.05)。hMSH2、hMLH1蛋白在涎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阳性表达共有18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P>0.05)。hMSH2蛋白和hMLH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hMSH2及hMLH1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表达均上调。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说明肿瘤涎腺上皮DNA易发生错配损伤,提示错配修复功能可能增强。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在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涎腺发生部位表达无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