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X县社工站中的低保群体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底层贫弱群体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社工站中农村低保对象的受助经验进行叙述分析,发现其在受助经验要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受助原因方面,受助者将申请低保的原因归结为非人为的个人原因,贫困与个人主观努力无关;2、低保水平方面,呈现出农村低保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3、救助类型方面,受助者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现金救助,还叙述了对基本服务救助的不满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X县社工站中的低保群体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底层贫弱群体的微观视角出发,对社工站中农村低保对象的受助经验进行叙述分析,发现其在受助经验要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1、受助原因方面,受助者将申请低保的原因归结为非人为的个人原因,贫困与个人主观努力无关;2、低保水平方面,呈现出农村低保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3、救助类型方面,受助者不能满足于低水平的现金救助,还叙述了对基本服务救助的不满和其他服务救助的需求;4、救助管理方面,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对受助者帮助很大,受助群体将国家救助视为一种善举,对政府和国家充满感激之情。在社会福利观相关理论基础上,对上述要素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其背后的社会福利观念是“慈善”观念,权利观念未生成。“慈善式”社会福利观念导致农村社会救助面临以下现实困境:1、社会救助水平偏低,只能满足受助者最低生存需要;2、受助者对政策了解内驱力不强;3、社会救助需求的多样化,受助者不再满足低水平的现金救助。介于“慈善式”的社会福利观念使目前农村社会救助出现低水平、低反馈的现实困境。除此之外,社工站参与到社会救助运行中,本研究探讨了社工站介入下社会救助出现的困境:1、社工站工作人员身份不明确;2、社工人员对受助者有污名感受,体现“慈善式”社会福利观念,社工站介入下的困境使社会救助专业性提升方面受到阻碍。最后,基于目前农村社会救助的困境,提出以下建议。1、对现实困境的建议:激发社会福利观中的权利观念,加大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建立本质上属于制度模式的社会救助体系,针对受助者家庭及困难,给予现金救助和各种服务救助。2、对社工站介入的建议:明确社工人员身份及工作职能,吸纳部分人员承担民政工作;传达社工专业价值理念,鼓励社工入户走访困难群体,转变社工的“慈善”观念;派遣专业社工入驻社工站,鼓励非专业社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受助者提供专业化服务。
其他文献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在纲要的指导下,场馆的教育职能受到重视。具身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化、具身性、生成性的特征与场馆的教育优势相契合。为进一步深化地理课程改革,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场馆活动历来是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在场馆具身化的环境中开展地理实践活
开放存取期刊向作者收取版面费,而对读者完全免费开放,减少了读者在获取文献时的支出,增加了研究成果被阅读和被引用的机会,扩大了作者研究成果的可见性与影响力,因而开放存取也越发受到作者及期刊的关注和青睐。开放存取期刊与传统学术期刊有很大不同,近年来altmetrics等基于社交媒体的量化指标也越来越受到认可,但大多学者对开放存取期刊评价的研究还停留在传统引文指标上,于是结合altmetrics等新兴指
<正>1文献来源研究一:Babaei M,Jansen L,Balavarca Y,etal. Neoadjuvant 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clinical stageⅡ to Ⅲacross European countries:Variations and outcomes[J]. Clin Colorectal Cancer,2018,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结构的改变加之信息产业化浪潮引发的劳动力异地就业普遍化,使得许多子女难以在工作、养育后代与父母养老三者之间做出权衡,对于F市这一五线城市来说,年轻人才的大量外流已成大势所趋,空巢老人养老也就更成问题。然而调查显示,即使独守空巢,F市的许多老年人依旧不愿接受院舍照顾。以此为研究起点,笔者以F市A社区为例,针对“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探讨他们对院舍照顾的排斥问题,并提出相关的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城乡一体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社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地理位置等问题的制约,造成了城乡社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进程缓慢,农村社区治理难以有效推进。当前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挑战诸多挑战,传统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无法解决当前农村社区面临的困境,同时也难以满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随着离婚率的攀升,离异单亲母亲群体正逐渐壮大,其中那些处于贫困的单亲妇女面临哪些困境、如何实现工作自立等议题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对于贫困单亲妇女而言,家政工作因其入职门槛低且社会对家政服务需求的扩大而成为该群体主要的就业领域。本论文基于H市某家政公司的女工群体,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其中15名贫困单亲家政女工开展深入访谈,立足于生命历程理论和抗逆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对研究对象的抗逆力发展过程进行分
作为一种带有负面和贬低意味的分类范畴,污名现象的产生及维系已得到了众多的研究关注。其中戒毒康复群体作为曾经有过违法经历且可能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与后果的社会边缘群体,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来自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的污名,对该群体污名问题的研究,不仅有益于验证及拓展相关污名形成的研究所得,同时对禁毒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如何针对性的采用专业方法帮助戒毒康复群体顺利回归社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立足
残疾人作为社会当中的弱势群体,就业时经常面临诸多阻碍。依据学术界的观点,社会支持是依附于个体与他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络,可帮助残疾人解决现有的就业困境。笔者在社工机构实习阶段关注到“残疾人就业需求不断增多”的问题,并由此产生“残疾人就业支持主体是否也趋于多元化”以及“残疾人现有就业支持力量是否真正发挥作用”的思考,希望通过具体的研究,了解残疾人就业支持的现实情况。为此,笔者基于所在社工机构的条件,
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我国的儿童福利和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儿童发展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致力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下沉社区。在社区开展儿童服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形式。《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政府要在实施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坚持儿童优先发展原则,同时鼓励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儿童发展和权利保护服务。因此在社区内开展儿童服务站项目是非常必要
中央政府目前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其中儿童福利服务递送是实现儿童福利服务的关键环节。儿童福利递送中各福利供给主体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儿童福利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其良性互动也是儿童及其所在家庭接收服务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以S市儿童服务站合作项目为例,通过访谈法与观察法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探讨在儿童服务站服务递送中所涉及的需求评估、规划、支持与反馈等维度下,政府、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