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课题对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如治疗后第三天、两周及两个月后的疗效、肩关节功能状况及肩部疼痛程度等,以对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对指导今后在临床进行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有实际意义,从而更有利于此疗法在临床中的开展运用。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肩周炎患者7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给予患肩局部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注射一次为一疗程;对照组给予针刺加穴位注射入维D2果糖酸钙+维生素B12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6次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后第三天、两周、两月评价疗效,同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疼痛采用视觉模拟定级(VAS)评定。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有效率。P<0.05被认为所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后第三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有所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减轻疼痛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两周,两组的肩功能评定分值均有所提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肩功能评定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个月,两组的肩功能评定分值均有所提高,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有所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镇痛方面治疗组效果与对照组相当。结论1.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即时镇痛效果显著。2.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能明显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功能活动情况。3.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两个月后的疗效和针刺加穴注维D2果糖酸钙+维生素B12的疗效相当,但其有疗程短、见效快、病人依从性高等优势。4.穴位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肩周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较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