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优质高中绩优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y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层出不穷,但针对优质高中的绩优生这一群体,基本上以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研究和体会居多,同时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这个领域里,研究者多尝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来解释和探索,本研究试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例,对城市优质高中绩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若干绩优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和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最终从教育学的角度对城市优质高中绩优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出应对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绩优生概念、绩优生心理问题研究的背景等资料的查阅和梳理,广泛借鉴了一些问卷样例,制作出一份《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选取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二年级的四个实验班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最后确定统计问卷100份。 调查研究发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绩优生自身心理素质中耐挫力总体良好,在某些特定事件中,略有不足;有焦虑、抑郁的倾向,有躯体化的行为;有明显敏感的倾向。在社会交往上,与同学、老师和家庭的交往总体上表现良好,但有教师冷漠和家庭缺乏民主的现象。 产生这些问题的内部原因是绩优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外部原因主要有基础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缺失;教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四个方面。 最后本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的视角对城市优质高中的绩优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五条对策: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切实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与完善;开展具有生命活力般的自我教育;非正式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力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在跟绩优生沟通与交流中展现信任与真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社会各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也是应对绩优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两个小的原则。
其他文献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一轮基出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上半年开始,在27个省的38个国家实验区试行。到2005年秋,全国中小学各起始年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与网络密切相关,他们经常上网浏览信息获取课外知识、经常在网络上和同学朋友交流、经常在网上购物等等。这样,他们的学习思
学位
哈萨克族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人口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又一个跨国边境民族,在中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