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他者”形象与文化误读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u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自我”和“他者”的互动关系理论为指导,对英国十八世纪的两位重要作家的作品:哥尔斯密的《世界公民》和笛福的《鲁滨孙漂流续记》中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这个时期中英两国政治、经济的变化,以及作家本人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文化理想,揭示出两个作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中国形象的成因,并得出西方对中国及其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或如哥尔斯密对中国的赞美崇拜,或如笛福对中国的批评诋毁。  数百年来,尽管西方人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也为数甚多,但中国始终是他们创造的一个“他者”。中国形象并不等同于中国的现实。西方作家关于中国的描述,与其说表现了西方人关于中国的客观知识,不如说是西方人关于中国的想象以及这种想象所透射出的他们自身文化潜意识中的某种自足结构,是对中国及其文化的误读。  本文除绪论和结论之外,共分三章。第一章对哥尔斯密笔下的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的分析,不仅反映出他对中国的态度,即接受和赞颂中国文化,而且反映出他以通过赞颂“他者”来达到批判“自我”的目的。  第二章对笛福笔下的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的分析,反映出他的殖民主义思想和文化优越感,以及他对中国的诋毁,并反映出他欲通过否定“他者”来肯定“自我”。  第三章分析哥尔斯密和笛福对中国文化的不同利用,产生不同的“他者”形象,进而分析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并指出要避免文化误读现象,就应该进一步加强互动互识的文化交流与对话。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个性在新课标中被
中国入世既给质量技监系统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对质量技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熟悉掌握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合理运用WTO规则和通行做法,完善政
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为主要批评方法,根据洪深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戏剧集导言》中提及的部分重要历史事件为线索,通过对中国早期话剧史料进行研究和相关剧本进行细读等途径,从观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鼠的生殖发育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围生期毒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油)和4个DEHP染毒组(125、250
水规费是为弥补水管单位事业经费不足、实行水利工程维护保养、改善水利管理单位工作和生活条件而设立的收费项目。当前,基层水规费征收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总结和探讨,
本文以湘西苗语和粤方言的四音格词为研究对象,描写分析了这两种语言四音格词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全文共分为五
一是柔中有刚,以柔克刚。在现实生活中,为数相当多的人似乎都乐意崇尚阳刚与强大,不屑于阴柔与弱小。如果一个人初来乍到新单位,周围人往往是以貌取人,一般情况下,文质彬彬的
本文试图运用有关身体的理论来分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身体话语,企图从身体这个维度来阐释其小说中身份探寻的主题。  身体,作为客体,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是权力控制的对象,被
We propose a high performance 10-bit 100-MS/s (million samples per second) 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register (SAR)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ADC) with mismat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史家、教育家、翻译家、莎学评论家。本文在对王佐良先生的主要著作《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及《英国散文的流变》深入研读的基础之上,参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