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舞蹈是流行于欧美的原创舞蹈,上世纪末叶才引进到我国。由于引进初期,来华大师们每次授课时间都比较短(约10天左右),基本以介绍体育舞蹈的各种舞蹈基本步伐和套路为主,并没有系统地传入与之密切相关的舞蹈基础训练方面的内容,这就造成了体育舞蹈这个项目在我国引进、开展的初期,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理论、模式、体系上的先天性不足。其二,许多任课教师未经专业与系统地体育舞蹈学习和培训,因而在传授体育舞蹈的过程中,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舞蹈——形体训练的内容安排,体育舞蹈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其三,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学时少,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形体训练,课程结构不合理。三方面的缺陷是影响学生掌握体育舞蹈技术、技能的重要原因。对河北省32所本科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现状调查显示:在93.8%开设体育舞蹈课(或选修课)的学校中有76.7%安排形体训练在前三周,主要以为架型和站姿为主;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师占33.3%;形体训练占教学大纲的比例为5%。调查说明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或体育舞蹈选修课,系统的形体练习科目(基础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训练)还比较欠缺,形体训练比例小、课时少,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这些情况极大地影响着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根据体育舞蹈在我国开展的现状与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现行存在的实际问题,本文以体育舞蹈课“1/2课时形体训练结构”与“传统模式”为研究对象,对石家庄铁道学院2009年9月—2010年1月体育舞蹈选修课2个班,60名学生,进行一学期的两种教学模式对比实验教学,对学生“身体形态”和“个体与双人舞技”进行测试、评价、统计和检验,得出两种教学模式实验后的“身体形态”和“个体与双人舞技”指标变化显著性结果:1.身体形态:身高、坐高、躯干、颈长、髋围P<0.01;腿长、腰围P<0.05;体重、胸围P>0.05。2.个人舞技:风度、仪表、气质、上肢舞态、胯部舞态、眼神运用、表现力P<0.01;下肢舞态、基本技术P<0.05。3.双人舞技:步伐、身位、姿态、对音乐诠释、舞蹈特性、套路熟练程度、延伸体现、配合的默契程度、舞姿舞态展现力、舞蹈整体效果P<0.01;方向P<0.05。实验结果表明:体育舞蹈课“1/2课时形体训练结构”手段教学对学生个人与双人体育舞蹈技术技能指标和身体形态指标影响效果明显。建议:体育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形体训练内容搭配,使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增加形体训练教学时数与比例,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形体训练对体育舞蹈技术技能学习具有互补、借鉴、促进作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