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也是第一位有影响力的英语随笔作家,《培根论说文集》是其主要代表作,被称为世界性的、划时代的作品之一。《培根论说文集》初版成于1579年,终稿完成于1625年,共收录58篇文章。该书涉及政治、宗教、经济、道德、爱情、婚姻等主题,可归结为以下三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人与上帝的关系。培根对每一个主题都有独特的见解,其文笔优美生动,简洁老练,且警句迭出,对后世散文写作有很深的影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哲学的引入引起了人们对研究国外专著的兴趣,培根论说文集的中译本应运而生。培根知识渊博、见识非凡、思想创新,行文深受拉丁文影响,译其书,非易事。最早的汉译本由吴寿彭完成,1935年以《培根文集》为名出版。第二三个译本分别由陈德明和张荫桐于40年代编译。第四个译本是第一个全译本,由水天同1939年译毕,是我国第一个广为流出的译本,对后来的译本影响很大。80年代出现了高健的选译本和何新的译本,90年代,新译本不断涌现,其中曹明伦的译本被认为是最好的。本文拟从翻译美学角度对培根论说文集的译本进行分析。根据这一理论,翻译美学由翻译审美主体和翻译审美客体构成。翻译审美主体有两个基本属性,一是受制于审美客体,即原文;二是审美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审美信息蕴含在翻译审美客体的各个层次中,审美客体也有其独特属性。本文分别选取了水天同、何新和曹明伦的译本,分析了作为审美主体的译者如何受原文制约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三个译本在语音、词汇、句段、风格中的异同,以期提高散文翻译的质量。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培根和培根论说文集的简介,包括他的生平、教育状况以及著作等。第二章是理论回顾,包括美学对西方翻译思想的影响,中国译论的美学渊源以及对散文翻译研究的综述。不论是西方的翻译理论还是中国的译学研究与美学都有很深的渊源。第三章介绍翻译美学理论,详细探讨了翻译审美主体的两个基本属性以及翻译审美客体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中的审美体现。第四章运用美学理论对三个译本进行了分析。先是从译者方面进行历时的分析,然后是三个译本共时比较,主要从语音、词语、句段和风格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第五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提出论文的指导意义和局限性以及对相关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