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集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城市近郊区是城乡二元结构消融和渗透的“第三元”空间,它是产业发展活力最强、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也是实现城乡统筹的示范先行区域。在大城市集聚强化和扩散辐射过程中,近郊区承载了大部分的城乡产业空间增量,其产业空间正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过程,也暴露出诸多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城乡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和城乡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以此为导向,分析大城市近郊区的演变进程和现状特征,研究近郊区产业空间布局的思路和方法,及其在地域产业空间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实践是论文主要目的。以“理论研究→现状调查→策略思考→实证分析”为整体技术路线,运用文案逻辑、田野调查、量性统一和动静结合等综合研究方法,形成基本内容。首先,本文介绍了大城市近郊区产业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结。在近郊区城乡关系演变进程的基础上,总结出近郊区产业空间非线性快速增长,整体圈层结构、局部犬牙交错和具有设施导向性的现状时空特征,认为经济、空间、公共产品等影响因素是其主要诱因,提出近郊区面临的空间细碎、统筹管理、设施弹性和生态管控等诸多现实困境。之后,本文提出了近郊区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方法,即为应对产业空间的“无序低效”,针对区域同构、缺乏统筹的问题,提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进行纵向统筹;针对空间细碎、结构紊乱的问题,提出都市农业、新型工业和近郊旅游三种典型产业空间横向提升的规划方法;针对设施错位、管控失效的问题,提出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生态系统以及弹性调控的支撑体系。最后,本文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在其产业空间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其在重庆市主城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结构,分别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南山旅游片区为代表解析其都市农业、新型工业和近郊旅游的发展思路及空间布局,并形成交通为脉、生态为底的产业支撑体系。论文尝试以大城市近郊区时空压缩情景下的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作为示例,通过研究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方法,在产业空间规划的相关领域有所拓展和总结,形成的一些观点,有助于解决大城市近郊区产业空间可持续发展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