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仲勋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1945年后任中央西北局书记,1952年后任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后来由于“刘志丹小说”冤案被下放、监禁长达16年,文革结束一年后复出并主政广东,后调任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习仲勋在领导革命根据地斗争和建设、解放西北、率先在广东推动改革开放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习仲勋在西北时期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在建立根据地方面,习仲勋亲自走访西北地区的苏区,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调动人民群众,建立了陕甘南梁革命根据地,让我党的战略转移有了落脚之地,给红军提供了休整的机会;在军事斗争方面,习仲勋早年参加革命,在各种斗争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他总结和汲取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武装的经验,始终贯彻党中央“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逐渐提出了“狡兔三窟”式多区域发展的军事战略,为陕甘边党和红军开展游击战争提供了正确的指导,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力的军事保障;在统一战线方面,习仲勋深知当时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不能单从少数民族入手,要做到整个西北的统一,民主人士和民主党派也是不能忽略的一支力量。习仲勋灵活利用“三三制”原则,科学的区分了民主党派和地方士绅,在土改中保护民主人士,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模范地执行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少数民族方面,习仲勋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宽宏大度的政治修养、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正是这样的工作作风,使得习仲勋能够在处理西北民族问题时提出“稳进慎重”的方针。习仲勋在西北时期的历史贡献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待问题要灵活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始终要坚持广泛调查和实践检验的工作方法,正确的经验总结都是从实践中来,又要用实践来检验其政策理论的可行性;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只有做到密切联系群众,才能有效的整合一切力量使各项工作顺利的开展,使西北地区发展的更加稳定。习仲勋作为西北地区的主要建设者,对西北地区各个领域的问题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二十多年间,他始终在不断的学习和积极探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对习仲勋在西北地区的历史贡献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为我国思考和解决当代西北地区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