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综合评述国内外青少年罪犯人格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应用EPQ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探讨了四类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 第一,与全国常模组及对照组比较,青少年犯具有高P(精神质)、高E(内向—外向)、高N(神经质)和低L(掩饰性)的特征。罪犯组具有比较孤独、不关心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他人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比较外向,喜好冒险和刺激,情绪不稳定,比较冲动,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自控能力差;比较天真幼稚,不善于隐藏和伪装自己,缺乏自我保护等基本人格特征。 第二,不同犯罪类型的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有差异性。毒品犯具有高N(神经质)、高P(精神质)、较高L(掩饰性);暴力犯则是高E(内向-外向)、低L(掩饰性);而抢劫犯却为低P(精神质)、较低E(内向-外向)、较低N(神经质);强奸犯则是低E(内向一外向)、低N(神经质)和高L(掩饰性)。 第三,与对照组比较,青少年犯父母教养方式具有父母双方对子女的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过分干涉的特征。 第四,四种不同犯罪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具有显著差异。暴力犯、抢劫犯、强奸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父亲的惩罚和严厉”、“父亲的过度保护”、“母亲的惩罚和严厉”等矛盾性教养特征。但毒品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对照组比较接近。 第五,“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的惩罚、严厉”、“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惩罚、严厉”与P(精神质)人格特征显著相关;而“母亲的过于干涉、保护”则与N(神经质)、L(掩饰性)等人格特征呈显著负相关。另外,毒品犯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