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民主是我们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的前提下,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在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政治体制改革推动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不足。本文将研究重点聚焦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这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人民民主,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全文从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视角,探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特点,指出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无法有效的互动而导致制度的僵化。在这个时期里,由于党——国家——社会的一体化,党和国家对经济与社会的强力介入,导致社会力量过于微弱,无法对党和国家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全能政府体制的耦合性,社会自发的制度创新无法成为现实的制度供给,而导致全能体制无法得到改变。第二章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的互动,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获得动力的原因: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市场经济体制与以民主为价值取向的政治体制之间具有耦合性,以及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具有联动性。第二节论述了制度变革的内在动力,表现为市场化改革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市场化改革导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进一步分散,地方政府在制度供给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另外,政治参与的扩大,公民社会的形成都成为推动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又一力量。第三节论述了政治体制变革的外在动力即全球化的制度竞争,包括解放思想的动力和全面改革的压力以及世界民主化的示范效应,它们都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了驱动作用,当然这也使政治体制的改革充满了风险。第四节论述了制度供给的回应,包括法制体系的建立、党内民主的发展以及政府体制的变革等。第三章从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角度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缺失,第一节分析了制度需求主体以及制度需求主体的不同影响力,认为当前我国制度需求的总特征表现在制度需求不足,从而导致了制度缺失。第二节主要论述了制度供给认为当前根本性制度供给充足,而具体制度供给不足,体现为具体制度供给的延后性和迟滞性。在制度供给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有限,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互动。第三节论述了制度供给的约束条件,包括制度供给的宪法秩序约束、制度供给的成本和风险约束以及制度供给的执政能力约束。第四章论述了政党-政府主导政治体制改革的权力悖论。第一节论述了多重委托代理的缺失、公民社会力量的弱小以及公众需求表达的缺陷导致了政党-政府制度供给的激励性不足。第二节从政党-政府制度供给的能力分析,包括历史条件、官僚自主性、知识储备以及理性有限性、意识形态的制约从而导致了政党-政府制度供给能力不足。第三节从认知因素、利益因素、体制因素和文化因素分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第五章探讨了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长效动力机制的对策。包括限制公权力的扩张,用制度约束政府的权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公民社会组织,壮大中产阶级,激发社会的活力,培育制度需求主体;实行新闻改革,保障舆论监督权;建立参与机制,促进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互动;扶持弱势群体,提高工人、农民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比例,发挥他们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最后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党自身要进行适应性改革,通过调整政党与政府、人大、社会的关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