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失眠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初步筛选出失眠症中医证候的诊断性指标;研究失眠症患者不同中医证候之间主症及伴随症状的的差异;初步探讨失眠症患者不同失眠类型和中医证候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直接问卷调查的形式,选取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济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及病房住院的失眠病人进行调查,记录失眠的相关信息,填写自拟《失眠症证候调查表》,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等量表分别对患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失眠症患者中女性占68.66%,男性占31.34%;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患者占失眠症人群的73.9%;从事脑力劳动及退休的人员在失眠症人群中的比例较高,分别占36.6%和24.6%;性格内向的患者在失眠症人群中的比例较高,占42.5%;文化程度为中学和大学的患者在失眠症人群中的比例较高,分别占42.5%和35.1%。②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性格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情况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按a=0.05的标准,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性格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PSQI评分偏高,性格内向的PSQI评分明显高于性格外向和性格中性的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失眠类型分布情况的统计中,入睡期失眠占54.5%;在失眠病位的统计中,肝占38.8%、心占28.4%、脾占23.1%、肺占1.5%、肾占8.2%;在失眠病因分布情况统计中,气虚占21.6%、血虚占13.4%、阳虚占6.0%、阴虚占10.4%、血瘀占3.7%、气滞占14.2%、痰湿占16.4%、火热占14.2%;在失眠证候的分布情况分析中居前三位的是肝气滞型19例,占134例患者的14.2%;心血虚型、脾痰湿型各12例,占9.0%。④病位在肝与病位非肝的失眠症患者在入睡期失眠与非入睡期失眠的比较上,P<0.05;病位在心与病位非心的失眠症患者在入睡期失眠与非入睡期失眠的比较上,P<0.05;病位在肾与病位非肾的失眠症患者在入睡期失眠与非入睡期失眠、睡眠结束期失眠与非睡眠结束期失眠的比较上,P<0.05;其他组间比较P>0.05。⑤五脏失眠及各脏常见症状之间的关系,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方程分别为:“肝”脏症状与病位在肝的失眠的关系:Logit(p)=-4.316+1.542头晕(4.675)+3.714脉弦(41.014)+2.938胁痛胁胀(18.886);“脾”脏症状与病位在脾的失眠的关系:Logit(p)=-10.686+2.653泄泻(14.201)+3.833厌食纳少(46.180)+4.959脉细弱或濡(142.521)+2.386腹胀(10.869)+3.531下肢浮肿(34.147);“心”脏症状与病位在心的失眠的关系:Logit(p)=-4.079+3.406心烦(30.138)+1.472多梦(4.356)+2.403面色无华(11.054)+2.901胆怯易惊(18.190)。结论:①失眠症女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其中脑力劳动或退休、性格内向以及文化程度在中学或大学水平的人失眠的比例更高。②失眠的虚证和实证均较常见,且虚证略多于实证,五脏皆有失眠,病位以肝居多,心、脾次之。失眠的证型中出现频率前三位的是肝气滞型、心血虚型、脾痰湿型。③失眠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是入睡期失眠。病位在肝的失眠多表现为入睡困难,病位在肾的失眠多表现为早醒。④头晕、脉弦、胁痛胁胀对失眠病位在肝具有诊断意义;泄泻、厌食纳少、脉细弱或濡、腹胀、下肢浮肿对失眠病位在脾具有诊断意义;心烦、多梦、面色无华、胆怯易惊对失眠病位在心具有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