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又称宝石鲈(Jadeperch),原产于澳大利亚,隶属鲈形目(Perciformes)、鯻科(Terapontidae)、革鯻属(Scortum)。高体革鯻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对饵料要求不高,易养殖,生长速度快,是一种优良的淡水经济鱼类。国内在2001年首次引进,由于引进时间不长,人们对其了解不多,有关该物种基础生物学研究的报道还是很少。即使在原产地,也没有检索到相关的研究。目前高体革鯻苗种培育的成活率很低,如何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规模化生产健康苗种是高体革鯻养殖产业化的前提和关键。本实验将从高体革鯻仔稚鱼的生长、发育和摄食几个方面来研究,以期为规模化苗种培育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1.高体革鯻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观察、描述和拍照对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进行研究。在水温26.6~29.7℃的培养条件下,高体革鯻初孵仔鱼全长为2.65±0.19mm(n=20),其卵黄囊体积为0.74±0.15mm3(n=20),油球体积为0.07±0.17mm3(n=20)。1日龄仔鱼,眼睛有色素沉积,鳃弓显现;2日龄仔鱼,嘴可张开,肠道会蠕动,鳔可见;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个体发育进入仔鱼后期;6日仔鱼龄油球消失,臀鳍鳍条出现。9日仔鱼各鳍发育成型。15日龄仔鱼色素细胞布满全身。20日龄,运动器官发育完全并生出鳞片,个体发育进入稚鱼期;23日龄,稚鱼侧线鳞可见;28日龄,全身披鳞,个体发育进入幼鱼期。对仔稚幼鱼全长和日龄进行回归,其生长模型为TL=-0.0003D3+0.0339D2+0.1992D+3.4288(R2=0.9913)。体重与体长的相关式为W=0.0001L2.5059(R2=0.9976)。体高与体长的相关式为L=0.0005H3-0.0353H2+1.0125H-4.620(R2=0.993)。
2.高体革鯻仔鱼摄食特性研究
本试验对人工养殖条件下高体革鯻(Scortumbarcoo)仔鱼的摄食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水温25.7~28.2℃条件下,对3日龄仔鱼开口摄食,8日龄仔鱼开始摄食枝角类(Cladocera)和桡足类(Copepoda),13日龄仔鱼全部摄食枝角类(Cladocera)和桡足类(Copepoda),随着鱼体增长,仔鱼相对最大饱食量也增加。前期仔鱼(7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于8:00-10:00、12:00-14:00、18:00-20:00时摄食活动活跃,尤以18:00至20:00的摄食活动为最,夜晚停止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夜晚则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没有摄食活动。后期仔鱼(24日龄)在自然光照条件下9:00-13:00摄食较为活跃,摄食活动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不摄食;在持续光照条件下整个夜晚均有摄食活动;在持续黑暗条件下有明显摄食节律,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出现摄食高峰,摄食活动对光的依赖性降低。综上所述,高体革鯻仔鱼摄食节律明显,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仔鱼摄食与光照有紧密关系。
3.高体革鯻消化道发生组织学研究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30d的高体革鯻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研究表明:培养水温在26.6~29.7℃条件下,高体革鯻初孵仔鱼消化管为一柱形盲管,管腔狭窄,口、肛门尚未与外界接通。出膜30h仔鱼,口开始张开,消化管相通。出膜2d仔鱼肠壁出现皱褶,肠瓣将肠道分为前肠和后肠,在显微镜下可见消化管蠕动。出膜3d仔鱼开口摄食,消化管上皮分化,食管中出现粘液细胞,肝脏和胰脏出现,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入混合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仔鱼消化道明显分为口咽腔、食道、胃、前肠、直肠等,消化腺肝脏和胰脏也已形成,各部分已经有初步结构和一定的消化吸收能力。随着仔鱼的发育,仔鱼消化系统各器官也趋于完善。出膜21d稚鱼的胃壁出现胃腺,标志着稚鱼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