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本研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中国传统的城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时代背景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推进机制和推进主体,专题论述了城镇的科学规划和管理、产业支撑、土地利用、和谐社会构建、生态环境协调和农民市民化转化等六个重大问题,并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一条既遵循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有别于传统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和道路,以提高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论文的主要观点 1.科学的城镇化理念决定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先进的发展观念,合理的发展目标,创新的发展思路,网络化的城镇体系,适宜的推进方式和策略,多元推进主体等,共同构成科学的城镇化理念。按新的理念推进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2.中国必须走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建立集约型经济与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大中小城市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协调,城镇功能特色鲜明,城镇网络体系完善,产业支撑力强,就业机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城乡一体。 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核心在于“协调”。基本特征表现为七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即城镇规模协调、城镇布局协调、城镇功能协调、城镇产业协调、城镇环境协调、城镇社会协调、区域发展协调。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主体既包括各级政府,还将囊括众多的企业和居民。政府主要承担规划、引导、协调和支持的职责,而企业和个人是城镇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进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