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医疗社会保险的实施,在劳动者生病或受伤后,国家或社会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然而医疗社会保险在当今属于“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它的复杂性和普遍性,使医疗保险机构很难控制整个医疗服务流程的费用,给医疗保险基金平衡留下隐患。    发达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历经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覆盖其人口的90%以上,已经形成了与各自国家经济发展和卫生事业相适应的模式。其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值得刚起步的中国医疗社会保险借鉴。    我国政府希望通过逐步建立起新的医疗保险机制,协调社会保险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等多方面,界定各自权利和义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力争在为劳动者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问题上,用较低的社会成本支付,实现较高的社会公共效益。    但新的医疗保险模式运行仅几年时间,在实际工作中已表现出许多问题,反映出现行制度中的诸多缺陷,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使之达到预期目的。    本文简要阐述医疗社会保险的意义、功能和特点,分析了当今世界医疗社会保险基本模式和我国现行医疗社会保险的模式。    笔者认为在中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行模式中较好地体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初衷和基本思路。从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和医疗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中,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模式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模式存在着基础研究、运用能力、管理效率、制度本身的缺陷等问题,使得有关医疗保险的医疗活动失控,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直接影响了新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希望在政策的调整和实践中,能明确基本医疗的内涵,重视在医疗保险行为中人群心理活动和道德观的变化,防范因此而引起的风险。同时在处理好社会保险权利和义务关系,改进管理体制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加快立法进程,以保证医疗保险的顺利实施,使基金的使用更合理,做到基金平衡。另外对改变现有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