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然界的基础资源当中,水对于人类来说是最短缺的同时也是最基础的资源,而这种不可替代的资源近些年来受到的污染却在不断加剧。生态水是对地表植被等生态起决定性作用的水体。西南地区水资源充沛,但由于气候、降雨、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生态受到破坏日益加剧,生态水的脆弱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晋宁-江川位于滇中地区,属于典型的西南地区,研究区当前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水资源与生态方面研究,但是对于生态水的研究尚且处于空白阶段。滇中地区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再加上滇中引水工程项目的开展,势必会对滇中地区的生态产生进一步的破坏。为了保护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预防滇中引水工程后期施工对生态水的破坏,势必需要对滇中地区的生态水的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生态水高脆弱性地区的典型特征,为今后滇中引水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生态水的保护提供建议。首先,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使用3S技术对滇中引水工程晋宁-江川段的生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情况初步筛选出可能会对研究区生态水脆弱性产生影响的因子,使用SPSS软件通过逐步回归验证影响因子的相关度,并确定出生态水脆弱性的评价因子。通过对各评价因子的分析,建立生态水脆弱性分区指标体系。计算得出各评价因子的回归系数后,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建立后:首先通过容许度(TOLERANCE)与方差膨胀因子(VIF)检测模型的可行性;然后使用Wald检验的方式评估模型的拟合度;最后通过ROC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的AUC指数验证模型的精准度。在模型真实精准可靠的前提下,对模型各评价因子进行相关性赋值,最终通过栅格叠加处理得到研究区的生态水脆弱性分区图。通过分析生态水高脆弱区的典型特征,得出工程开展过程中生态水的保护建议。本文通过研究与分析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成果:(1)结合野外调查的资料对研究区生态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确定了岩层富水性、地下水的类型、地形湿度指数、地表水系、道路分布5个因子作为生态水脆弱性分区的评价指标;(2)建立了Logistic回归模型并且使用容许度与方差膨胀、Wald检验、ROC特征曲线进行了模型的可行性与精准度评估,得出模型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的结论;(3)通过模型绘制出研究区生态水脆弱性分区图,把研究区划分成高脆弱区(I)、中等脆弱区(II)、相对稳定区(III)三个等级。(4)结合模型分析了生态水脆弱性分区图得出生态水脆弱的地区主要位于岩层富水性差的基岩裂隙水地区与工程线路沿线岩溶发育强的地区;地表水系400m范围内出现的生态水脆弱的地区较多,地表水系对于生态水脆弱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道路分布情况对生态水脆弱性的影响较小,而地形湿度的影响更大;生态水脆弱地区主要分布在中等湿度偏下的地区。通过分析生态水脆弱性高地区的典型特征,提出引水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注意基岩裂隙水的疏通与工程线路附近岩溶发育地区地下水的封堵,保持地下水环境的稳定性。工程开展中需要关注居民生产、生活集中使用水源地附近的生态水变化情况,从而防止工程施工对生态水的进一步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