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尾“了”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mi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性质和功能,从句法、语义、语用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句尾“了”,共分八章。第一章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总结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局限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句尾“了”从实词虚化为助词后,逐渐承担了多种语义语用功能,本文分析了大量的近代语料并大致勾画了这一过程。第二章分析了陈述句句尾“了”的性质,认为句尾“了”具有动态性、临界性的语义特征,有标记事态起点和终点的功能,规定“了”的标记。作用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动词的情状、句子情状、时量补语和时问指示词。由于句尾‘‘了”具有这样的语义特征,使得其在各种语言环境中承担相应的语用功能,这些功能都与“了”的语义特征相关。第三章到第六章具体说明在疑问句中有标记新信息的作用,并分析句尾“了"和“的”的分布和使用规律,就谓词成分提问的特指疑问句,如果就动词前成分提问,句尾一般用“的”,就谓词后补语成分提问句尾用“了”;在形容词谓语句中,句尾“了”标记“进入”某一事态,而‘‘太+形+了”中的“了”则完全虚化为语气词;在祈使句中,主要分析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中“了”的分布;在假设条件句中,句尾“了”承担标记虚拟手段的功能。第七章分析句尾“了”在语篇中的语用功能,我们认为句尾“了”具有背景设置的作用,及其某些言外之意。最后一章讨论了句尾“了”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学习难点及教学设计。
其他文献
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切入,把近代诗话创作置于中西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大背景下,结合典型文本认真考察其总体特征,同时探析社会文化转型对近代诗话创作的影响,进而确定近代诗话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对物质之于女性生存的重要意义有着清醒的体察,她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新旧交替时期女性的“求生图”。尽管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张爱玲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有
本文对张炜长篇小说的哲学精神及价值归属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张炜创作的小说及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儒家显性精神,又隐含了道家的自由任性的隐性精神。儒家的显性精神
《妙法莲华经释文》是日本中算撰写的一部重要佛典音义著作,成书于公元976年。这是一部关于“妙法莲华经音义”的集大成之作,其内容十分丰富,所引注者及书籍甚多。但是除了日本
睡眠是人体的充电器,睡眠是最好的“滋补品”,睡眠是抵御疾病的“防线”,深睡眠是“美容时间”。    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一觉熟睡百病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为了健康、长寿,人们采用锻炼、营养以及滋补全身等各种方法,但养生的第一补品不是别的,而是深睡眠,“补啥都不如补深睡眠”。那么,具体来说,深睡眠都能补什么呢?    补充能量  深睡眠是人体睡得最熟、最香的阶段。
笔者以建安游宴诗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的原因、特点、传承及影响作了全面分析,这些分析围绕着统治者与文人集团的游宴与赋诗活动展开。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建安游宴诗
八十年代后期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和文化整体上的世俗化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市民小说从中国的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获得了发展和繁荣的契
本文对高阳历史小说的文化历史观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高阳在继承传统,兼取现代中外文学优秀笔法的前提下,以展演现实人世的无限丰富性和现实人性的无限复杂性为主旨,凭“史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