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以四川省汶川县布瓦村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生态是将文化以及文化所生存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定的文化有其特定的生存土壤,文化的发展应纳入整个人类生存环境尤其是社会变迁与发展的大背景中。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态资源,同时,像自然生态面临的危机一样,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濒临灭绝。从这一意义上看,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于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文化遗产以及文化生态环境,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我国已建立了包括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在内的四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十一五”期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十个,目前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尚处在摸索经验阶段,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并不成熟,因此,从一个个案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选取羌族的一个村寨——布瓦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式式访谈的方法,对此村寨的经济发展、生活状况、文化状态等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羌族文化生态的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的成果以及如何发展等有关结论。羌族文化生态包括羌语、端公、多神崇拜、萨朗、羌笛、习俗、工艺、古迹、传说、经济等。羌族文化生态具有民族特质、历史传承性、二重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其文化生态的形成经历了特殊的过程。布瓦村有许多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与保护的先进经验如积极应对现代化、山地种植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活态保护。但是布瓦村的发展也暴露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在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中没有发挥人民的主体性、没有注意传统价值观在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做到在实际生活中保护文化生态、文化产业化亟待进一步发展。在面对如何保护与发展羌族文化这一问题上,应遵循下列原则:就地、就近原则,自主、自助原则,保护、创新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此外,还应作到如下几点:首先是重视文化生态的整体发展,其次是应重视文化自觉,再次是重视文化的创新式保护,四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机制和传承人才保障机制,五是重视文化的动态保护。  羌族已有数千年的漫长历史,独特的文化生态在震后仍保持着独特的魅力,因此必须尽最大努力,保护与发展羌族的文化生态。
其他文献
本研究使用2008年“流动与权益——珠三角地区外来工调查”课题项目的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影响第一代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
学位
本文对具有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与民俗实物为特色的呼和浩特地区三所民族博物馆作为调查点,重点探讨了民族博物馆所承载的各种社会作用。该论文由绪论、呼和浩特地区三所民族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内涵与形式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特别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得民族地区
农民工的利益表达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分配问题,更不是一个单纯的权益争取行动,在这一行动背后,既反映了当前我国底层民众利益受损的日益严重和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的严峻现实,更
本文以在广州市开发区员工宿舍二个月的生活与调查为现实依据,探讨了从事工业生产的新生代外来工何以频繁换工的问题。   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新生代外来工在户籍、工厂与
学位
本文围绕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生活空间的空间生产过程展开了一项解读中国社会城市文化变迁的经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回溯了中外城市广场在不同历史分期中的发展脉络,窥见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