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对学前教育服务的社会总供给可以显示出学前教育在社会总投入及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当前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学前教育供给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我国学前教育供给的多元化特征首先表现为办园主体的多元化。所谓办园主体多元化是指,根据举办者来划分,我国的幼儿园可以分为教育部门办幼儿园、其他部门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近年来这四类幼儿园总数都在不断增加,但各类幼儿园数量发展趋势以及这四类幼儿园占总幼儿园数的比重各不相同。当前民办园数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教办园近年来数量略有所长,而集体办园和其他部门办园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这种办园主体的主体失衡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改观。在我国,幼儿园性质是以办园主体即幼儿园的主要投资人来进行类别划分的,所以办园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幼儿园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当前由于社会第三方投入尚未形成规模,所以幼儿园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家庭投入两方面。由于政府只在教育部门办幼儿园中扮演办园主体的角色,所以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多集中在教育部门办幼儿园,而其他幼儿园所获得的政府投入则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就造成了各类就读于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家庭的所交学费高低不均等,同时各类幼儿园的办学经费也不尽相同,故而显示出学前教育的供给多元化的第二个特征,即学前教育的经费来源的多元化。而这种办园主体的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一些高端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入园贵和低端民办幼儿园、集体园的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和基础教育所坚持倡导的公平性原则背道而驰,同时和政府提供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也是相悖的。为降低各类办园主体在为社会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时在数量、经费和教育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过于失衡,弥补学前教育公平的缺失和改善学前教育的公共服务的不均等问题,在多元化的供给主体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改变的前提下,当前政府只有在不改变学前教育的多元化供给主体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的供给方式来减小学前教育的各类幼儿园之间的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政府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生产提供,即政府自办幼儿园提供,另一种是间接生产提供,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当前政府主要使用的是通过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提供的学前教育服务。这些购买服务的方式多样,主要有购买学位、教育券制、减免租金、减免税费等。总而言之,这些政府采取的购买服务的方式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兼顾了学前教育的公平和效率定程度上缓解了学前教育的入园难和入园贵的问题,因此应该大力鼓励采用形式多样的多元化的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本研究在搜集全国各地区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各种数据、文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学前教育的供给多元化的各种特征的现状进行详细的概括、深入分析比较,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学前教育服务供给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