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稳定性的影响——基于MSCI扩容A股的经验证据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ya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随着疫情快速发展,全球股市也剧烈震荡。2月中旬开始,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全球金融市场遭受重挫,美股更是在短短8个交易日内发生4次一级熔断。虽然从欧美主要股票指数和A股综合指数的反应来看,此次疫情冲击造成的影响是全局性、整体性的。但不同企业在面对此次系统性外部冲击时,其股价表现还是呈现出较大异质性,尤其是在股价波动方面。例如光线传媒与中南传媒虽同属于文化传媒行业,规模接近,股价也接近,但两者在疫情爆发后的股价波动有明显区别,光线传媒在疫情发生后股价稳定性要优于中南传媒。经查阅公司信息发现,两家公司在对外开放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2019年11月26日,明晟(MSCI)首次纳入228只中盘A股,光线传媒位列其中,中南传媒则不在此名单内,考虑到两者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本文由此提出如下研究话题:基于MSCI首次纳入中盘A股后,随之爆发了新冠疫情这一现实背景,探究新冠疫情冲击下,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于股价稳定性的影响。主要讨论两个问题:1、MSCI纳入A股是否可以显著降低标的股票的股价特异性波动2、疫情期间,“入摩”股在股价特异性波动方面是否表现更好明晟(MSCI)是全球领先的指数及相关衍生品供应商,2017年6月21日,MSCI正式宣布从2018年6月1日起逐步将中国A股纳入旗下跟踪资金最多、也最受关注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成为A股对外开放进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2019年MSCI决定扩容A股,进一步提升大盘A股纳入因子至20%,具体分三步进行。2019年11月26日,第三步扩容完成,同时也是MSCI年内最大一次扩容,并首次纳入了228只中盘股。MSCI纳入A股,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又一次重大突破。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一种认为通过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投资者,能够倒逼公司提高治理水平,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而增强股价稳定性;另一种则认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增强了国内外资本市场联动效应,使得本国股市,尤其是新兴市场股市,更易被国际资本市场上的风险波及,并且境内外投资者由于在信息分析处理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容易产生异质信念,进而加剧股价波动性。而针对A股的实证研究大多支持第一种观点,即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能够降低股价波动性。由于股价波动的成因复杂,可能会遗漏某些重要控制变量,导致本文的研究存在一定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并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法筛选合理的反事实对照组,研究MSCI在2019年第三阶段扩容时纳入中盘股对于标的股票股价特异性波动的影响。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计算了日度股票收益率基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回归后残差的月度方差,将其作为股价特异性波动率的代理变量,并在后续稳健性检验中采用股票收益率基于CAPM模型计算的残差的月度方差作为替换。参考公开信息资料,MSCI选股时主要考虑流动性、流通市值与所属一级行业。因此倾向性得分匹配时协变量主要选取换手率、总市值、行业识别变量及双重差分模型中的控制变量。实证结果表明,在新冠疫情冲击下,标的股与非标的股的股价特异性波动均大幅抬升,但MSCI纳入中盘A股显著降低了标的股股价的特异性波动,使得“入摩”股在面对重大疫情冲击时,在股价的特异性波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与多数学者的实证结果相一致,即支持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助于稳定股价的观点。虽然目前国内关于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稳定性影响的定性研究已有相当成果,学者们从股价的特异性波动、股价的整体性波动和股价崩盘风险等方面,多角度考察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股价稳定性的影响,但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起步较晚,成熟的对外开放机制较少,因此研究背景基本都是沪港通。本文选取MSCI扩容A股这一最新自然实验条件,对这一话题再次展开研究,具有丰富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于股价稳定性的相关研究的学术价值。此外,关于A股“入摩”,虽然学术界与业界均给与极大的关注度和讨论热情,但主要围绕“入摩”的意义、作用,类比韩国、中国台湾“入摩”节奏及发展等角度展开理论研究,而对于这一举措的实证研究却十分缺乏,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起到补充和完善这方面实证研究的作用,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金融脱媒不是一个常被提起的概念,但如今它已渗透到了我国整个社会经济当中。目前学术界关于金融脱媒的定义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的脱媒是指资金绕开作为中介载体的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双方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的一种方式;狭义的脱媒则特指资金绕开商业银行进行交易的行为。本文想要研究的是脱媒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中提到的金融脱媒是指其狭义概念。目前主流的学术观点认为金融脱媒现象最先在美国发
学位
本文尝试着建立以提高选股能力为核心的配对交易策略,研究股票市场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市场存在交易摩擦,股票之间的价格存在着一定的领先滞后效应,传统的配对交易选股策略并没有把这种效应考虑在内,本文则尝试着通过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把领先滞后效应考虑在内,希望以此来选择相关性比较好的股票,并且希望能够在配对交易中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率。本文在主要完成了以下三部分工作:第一,验证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是否存在领先滞后效应。
学位
自上世纪后半叶金融发展深化以来,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金融在经济大环境中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金融体系对经济发挥的作用已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领域。宏观上,金融业对GDP的贡献不断提高;微观上,聚焦个体企业,金融化表现为企业由开始涉猎金融领域,将原有资本由实体经营领域转移到金融领域。本文在理论部分的分析表明,关于微观上金融化对企业的影响较为复杂,存在着正面影响的“蓄水池效应”与负面影响的“挤出效应”
学位
国家想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得长远,一定与其科技发展水平分不开。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正在打破与美国之间原有的产业互补关系,逐渐形成产业竞争关系。从国家角度看,科技创新能力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从企业角度来看,创新能力直接与产品市场竞争力、营业收入甚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相关。国家的创新能力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企业的创新研发,因此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是保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
学位
中国基金业发展至今已取得相对亮眼的成绩,其中主动权益类产品由于其透明度高、主动性高,并且风险明显低于股票投资备受投资者偏爱。除了各类基金产品在总量上的扩张之外,单只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经理管理产品的总规模也不断增加,从市场上已有数据来看,个别基金产品规模甚至达到千亿规模。那么,是否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是值得信赖的呢?投资者是否会追随明星基金经理进行投资,而这一行为导致的资金流量变化所产生的收益到底偏高还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脚步,第一批外资银行代表处进入境内市场,拉开了我国外资银行准入的序幕。2001年我国加入WTO,承诺在未来5年内逐步开放外资银行准入条件,到2006年年底,我国已经取消诸多外资银行准入限制,并相继颁布了外资银行监管相关法律准则。进入我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多诞生于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风险承担能力、管理水平、人才规模、技术创新、产品多样化等方面都更胜中资
学位
自从我国于2001年成为WTO的一员,便开始大力发展通过对外贸易取得外汇,因此我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长期呈现顺差。随着年复一年地创下新高的外汇储备,央行以外汇对冲进行流动性投放的形式逐渐成熟。自2013年起,由于我国的外汇占款逐步减少,央行已无法使用货币对冲的方式充分进行基础货币的投放,基于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的背景下,SLO、SLF、MLF等新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应运而生。
学位
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一部分信息传导的功能。股价信息含量作为股价中包含的企业信息,对企业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格局构成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与政策支持有关,而且也需要企业自身去提高,从而推动社会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之前的研究发现股价信息含量(SPI)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有正向作用,但到底是通过何种机制发挥
学位
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来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民生、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引导社会资本流入国家鼓励支持行业领域,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有利于供给侧改革,实现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目标;但同时软预算约束的地方财政体制以及前期政府绩效与经济发展挂钩,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杠杆问题较严重,债务速度超过地方经济增长速度,与当前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且地方政府存量隐形债务不透明、不清晰,具有一定风险
学位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深化改革成为全球重要趋势,经过了50年的发展,经济金融化已成为常态。从微观角度来看,经济的金融化作用于企业,表现为企业金融化,即非金融企业将资产大规模配置于金融市场上,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企业的金融化趋势一方面给企业为企业增加了流动性、扩大了市场规模、丰富了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造成资金链稳定性减弱,现金流风险频出。我国政府为了防止整体企业的脱实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