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的形态,大小,颜色,分析了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对产卵周期加以确定,并分析了卵巢发育的影响因子。针对生产中克氏原螯虾出现青壳和红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生态条件对体色的影响,以期为该虾繁育过程中的亲虾选购和养殖过程中的苗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从江苏盐城采集样本,对样本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通过对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程度观察,建立个体体重,性腺成熟度,抱卵量及产卵量与月份的关系图表,分析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及产卵周期。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可以分为六期,卵巢发育初期(Ⅰ期)呈乳白色,卵粒难以分辨;发育到Ⅱ、Ⅲ期时,可见细小卵粒,卵巢颜色逐步变黄;发育到Ⅳ、Ⅴ期,卵粒分明,卵巢呈棕黄色至深褐色;Ⅵ期卵巢产空,残存少量未成熟的卵子。天然水域中,4~6月份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大多处在Ⅰ~Ⅲ期,仅少量个体处在Ⅳ期,能够产卵的个体较少。长江流域的克氏原螯虾在水温12~15℃时已开始频繁交配,但产卵高峰期只出现在秋季和初冬,Ⅳ~Ⅴ期卵巢在7~12月出现的最高频率为46.7%~50.0%,1~6月份Ⅱ~Ⅲ期与Ⅳ~Ⅵ期卵巢均有出现,其中Ⅱ~Ⅲ期卵巢出现的最高频率可达45.5%~46.7%,而Ⅳ~Ⅵ期卵巢出现的最高频率仅为12.5%~25.0%。
为进一步确定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分期和发育进程,本项研究对克氏原螯虾的卵巢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卵巢组织经包恩氏液固定,LeicaTP1020自动脱水机进行酒精系列脱水,二甲苯透明,LeicaEG1150H石蜡包埋装置包埋,LeicaRM2255轮转式切片机切片(厚度0.6μm),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通过对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切片的研究,观察到克氏原螯虾卵巢组织学结构,其卵巢组织结构由卵巢壁、卵室和中央卵管组成,从而由卵巢的内部结构及特征的变化确定了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的分期,并根据卵巢的不同发育时相将其分为六期,即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
增殖期的卵巢壁厚,卵巢腔大,卵室内充满正在增殖的卵原细胞和少量滤泡细胞。卵原细胞发育形成的初级卵母细胞呈圆形,核比较大。卵母细胞长径为23.2μm~41.5μm,短径15.3μm~28.6μm。
小生长期的卵巢呈细条状,主要由处于卵黄合成前期的卵母细胞组成,卵母细胞长径250μm~657μm,短径184μm~485μm,细胞周围出现滤泡细胞,卵母细胞增长较快。
大生长期的卵巢呈细棒状,主要由处于卵黄合成中期的卵母细胞组成。卵母细胞长径573μm~1.39mm.,短径367μm~1.14mm。卵粒间隔小,分布少量未同步发育卵母细胞,卵巢壁薄,卵巢腔较小。
将成熟期的卵巢呈棒状,比较饱满,卵巢体积基本最大主要由处于卵黄合成后期的卵母细胞组成。卵母细胞长径1.25mm~1.75mm,短径986μm~1.52mm。卵母细胞体积迅速增大,滤泡细胞退化成一层极薄扁平细胞,包围在卵母细胞外周,卵巢壁逐渐消失。
成熟期的卵巢呈棒状,饱满,主要由成熟的卵母细胞组成。卵母细胞接近圆形,体积最大,卵径1.68mm~2.05mm,卵黄颗粒充满细胞。卵母细胞周围的滤泡大多与细胞分离,卵巢发育成熟,等待受精排卵。
恢复期的卵巢已产空,体积变小,有少量未发育卵原细胞,此期的卵巢正在等待再次发育成熟并产卵。
本文还研究了不同体色的克氏原螯虾即青壳原螯虾和红壳原螯虾的生理指标和卵巢发育差异,对同规格不同体色的克氏原螯虾卵巢发育、生长速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观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青壳原螯虾的生长变化。解剖结果表明,4~5月份的青壳雌虾卵巢处在Ⅰ~Ⅲ期,多数为Ⅰ、Ⅱ期,而红壳雌虾卵巢各期均有出现,Ⅱ、Ⅲ期较多。体重8g左右的虾在30d的饲养过程中,红壳原螯虾的增重率仅为青壳原螯虾的67%,而青壳原螯虾的脱壳率比红壳原螯虾高出40%。体重10g左右的青壳原螯虾在水温(28±2)℃,无遮蔽物的条件下饲养30d.后由青色转为红色,而在(18±2)℃的水温和有遮蔽物条件下生长30d后体色仍保持为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