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家北油田是大庆西部外围第一次大规模注水开发的特低渗、次生孔隙发育油藏,主要开采扶余油层,采用350×170m矩形整体压裂井网,尤其是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与大庆西部外围已开发扶余油层的油藏地质特征与该区差别较大,难以借鉴成熟的开发经验。为探索次生孔隙发育扶余油层的有效开发方式,开展次生孔隙成因及分布范围研究,较好地认识扶余油层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规律的影响,以便指导油田注水开发政策的制定,为大庆西部外围地区特低渗透扶余油层储量整体动用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探井岩心薄片观察、地化指标分析以及构造、储层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本区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过程,溶蚀作用在全区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通过对构造、断层、沉积微相、碳酸盐含量等因素综合评价,有效地识别了次生孔隙发育范围。通过开展次生孔隙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透特性研究,认识了次生孔隙发育储层具有的“大孔道、粗歪度”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强压敏、高可动油、高驱油效率”的渗流特性,为编制次生孔隙发育区块注水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在搞清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差异性基础上,针对油田不同区块次生孔隙发育程度差异,结合次生孔隙发育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性,制定了“同步、分区、分沉积类型、分注采关系”的注水开发政策。油田投入开发后,通过加强注水开发特征的认识,及时采取注水跟踪调整,油田自然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均好于同类油田,为同类次生孔隙发育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