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农民培训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政府一直采用“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开展农民培训活动,忽视农民自身的经验和需求。为了有效地改善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国政府和诸多国际组织开始尝试将参与式培训的学习原理和模式引入农民培训活动中。作为一种舶来新兴的成人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其本土化过程。本文通过对参与式农民培训实施步骤和培训效果的研究,重点探索如何将参与式培训理论和中国农民培训实践相结合。本论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梳理了参与式培训背后蕴含的参与式发展理论,并从成人教育和学习原理的视角剖析参与式培训的特点。第三章和第四章是研究的主体。利用中加农业发展项目的平台,笔者将研究聚焦在参与式农民培训的实施步骤和效果评估问题上。首先,笔者根据农民培训的特点开发了参与式农民培训流程图,并以金兰村为个案对参与式农民培训各部分的实施要点进行解析和说明。其次笔者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访谈两种方法揭示参与式农民培训的实施效果和特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参与式理论设计的农民培训项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提高了农户科学生产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质性访谈的结果进一步展示出参与式农民培训帮助师资和学员构建起自信心和相互信任的沟通平台,充分展示出参与式农民培训取得的社会效应。第五章对参与式农民培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建议。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政府应加大对参与式农民培训的支持力度。在实施参与式农民培训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农户自身的学习特点,从农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农村成人的学习和发展,并重视情感学习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笔者深刻感受到参与式农民培训利用对话、小组学习等手段实现了对农民的赋权,帮助农民逐步构建起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有利于实现农村和农民的共同成长。因此笔者认为参与式培训在中国农民培训中大有可为,必将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