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人口密集、生存资源分配不均等社会问题导致城市居住区内侵财、性侵犯等类型的犯罪发生机率逐年上升,成为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环境犯罪学角度观察,城市居住区的时空环境形态与治安、犯罪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犯罪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优化、改善整体空间环境进行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立足于环境犯罪学,通过环境设计进行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的研究重点是通过硬件设施的设计改造,增强居住区物质空间环境阻碍犯罪发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同时,促使居民自觉地对周围居住环境进行非正式监视与控制,提高居住区犯罪防控软环境的支持力度,以求通过城市居住区整体空间环境的实质改变,提高居民互助意识,增强心理安全感,降低犯罪率。环境犯罪学涉及犯罪学、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经过社会学家、犯罪学家、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的共同努力,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目前,这种先进的犯罪预防控制理念已经开始运用到现代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与新型城市居住区的建设实践中去。整体居住区环境的有效设计、组织和安排不但能够鼓励居民互相接触和交往,融洽住区气氛,减少居民对潜在犯罪的恐惧心理,而且可以有效防范和遏制犯罪活动,切实提高居住区的安全质量。本文试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述。在绪论中,介绍了从环境犯罪学角度分析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的研究背景、必要性及研究方法。论述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明确界定城市居住区犯罪、犯罪防控、环境犯罪学等相关概念;第二章从犯罪类型、犯罪主体、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居住区类别等方面分析论述城市居住区犯罪的可预测性特征;第三章为全文重点,结合样本案例和国内外相关实践成果,分析论述环境犯罪学中关于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的理论及实践评价,包括可防卫空间理论、破窗理论、防卫环境设计理论等重要内容,着重从理论特色及现实可行性评价等方面论述,同时,辩证分析了环境犯罪学防控手段的局限性;第四章以前面的理论分析为基础,针对城市居住区犯罪的可预测性特征,从城市居住区硬质环境建设和软环境支持相结合的角度,从犯罪的可防控对象、居住区犯罪防控组成、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不同功能分区要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力求形成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研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