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在我国高中数学课程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套教科书的函数内容,从宏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七个维度,以及微观层面的知识点的引入与展开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从对比角度看,1995版教科书较为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逻辑体系,呈现单一,版面严肃、内容以直接展示为主、少有探究,习题较多机械训练。2005版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呈现多样、版面多彩、具有亲和力、注重提问、重视探究,习题综合程度强。2003版处于二者之间,属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教科书由“学科为本”向“学生发展为本”发展。
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对比三版教科书,2005版在以下方面表现较为出色:1. 内容呈现轻松活泼、色彩多姿、实例丰富,具有较强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从实例中体会概念的本质。通过丰富的实例大大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应用意识。3.广泛地提出问题,设置大量“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思维的成长、探索精神的形成、自我学习能力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版教科书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亟待有所改进的地方:(1)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减弱;学科之间也存在不协调。(2)习题在多项难度指标上都超过以往教科书,有些题目难度过高。(3)与以往教科书比较,内容多,课时少。师生完成教学目标较为困难。(4)信息技术使用量大,对地域与学校条件考虑欠周全。(5)存在部分语言不够严密和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