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了棚户区本地居民的代际流动情况。全文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对棚户区本地居民代际流动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贫困社区以及社会流动研究的相关理论。提出运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方面因素来阐释棚户区本地居民代际流动情况的总体框架。 第三部分运用代际职业的继承性指数(世袭率)、同职率、代际流动性指数、代际流入指数、代际流出指数、向上流动率、向下流动率、总流动率、职业的流动距离等指标衡量了C村本地居民的代际流动水平,发现C村本地居民的总体流动水平较低。向上流动的水平远远低于上海市和全国的一般水平,而向下流动率很高,远远高于上海市和全国居民的一般水平。 第四部分重点分析棚户区本地居民的地位实现以及流动的障碍,指出教育、入党和通婚是棚户区居民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永恒主题,社会历史的变动或多或少会给个人的生命轨迹带来影响。该部分从结构性和非结构性两方面的因素分析了C村居民的流动情况。证明了国家重大历史事件、社区特征、区域文化等结构性因素和个人特征、家庭背景等非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该棚户区居民的社会流动。他们的命运与国家的政策走向息息相关。总的说来,在他们该接受教育的时候,却没有多少机会接受教育,等到国家强调教育重要性的时候,他们不得不从事对文化程度和技术要求不高的简单工种,90年代的国企改革,他们成了下岗的首选对象,职业地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棚户区的社区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不思进取,缺乏上进的心理。棚户区中存在的区域文化影响了他们的上升流动,这种文化在他们和其他市民之间形成了区隔,这种区隔的存在使得他们习惯于底层的生活,缺乏上升的动力,同时在婚姻、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影响了他们地位的上升。研究同时发现,父亲的教育和职业对儿子的职业没有多少直接的影响。家庭背景因素对儿子职业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方面的影响。 第五部分是简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