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上游段为背景的人工湿地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湿地与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工艺相比,特点是出水水质好、能耗低、适应性强、维护方便、具有较强的氮、磷处理能力,投资及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本课题以小清河上游段还乡店地区为研究背景,采用自己设计的人工湿地,对该地区的污水污染物的去除率进行分析。 通过试验设计计算,确定出人工湿地的设计尺寸为:1200mm×600mm×600mm;池底的坡度为1%。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确定了填料组成中的配比关系。砾石、沸石为第一级,沸石和砾石的比例选择1∶20,均匀混合后,填充在湿地中的高度为55cm,在该级填料上面种植凤眼莲和香根草,凤眼莲种植密度为30~35株/m<2>,确定植株为8株;陶粒为第二级,高度为55cm,不种植任何植物;细沙、粉煤灰为第三级,粉煤灰与沙的比例选定为1∶20,均匀混合后,填充在湿地中的高度为55cm,在该级填料上面种植芦苇和香根草,芦苇种植密度为30~35株/m<2>,确定植株为10株。 设计湿地的优点有:在填料的选择上,采用多种填料配比混合,以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在植物的选择上,采用植物的多样性,选择几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强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净化能力,根据环境和植物群落的特征,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上进行安排,使生态系统高效运转,形成稳定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水流方向为水平流,延长了水流在湿地中的绝对距离,提高了出水效果。 水深45cm的SS、COD、TN、TP的去除率要比水深30cm和15cm的要高出10%以上,SS的去除率可高出15%左右。因为45cm水深处,污水通过时,下层填料过滤、拦截作用较强;且富集植物的大部分根系,根系间相互交织,增加了污水在填料中停留时间,对悬浮物起到很好的拦截作用,从而提高了污染物的去除率。因此,在人工湿地的设计时,池体的深度设计大于30cm为宜,考虑到湿地植物植株高度也有自身的限制,湿地设计可取在40cm~55cm左右。 水深45cm时,随水力负荷20cm·d<-1>、50cm·d<-1>、100cm·d<-1>、200cm·d<-1>、300cm·d<-1>、400cm·d<-1>的增大,SS、COD、TN和TP的去除率,总体趋势都是按照先增大再变小的规律变化;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仅从系统处理效果的角度选择水力负荷,水深在45cm时的最佳水力负荷的范围为45cm/d~75cm/d,在此范围内,SS、COD、TN和TP的去除率可以分别达到90%、85%、40%和80%以上。 随温度的降低,SS、COD、TN、TP的去除率总体趋势是先增大后变小的,最大值时分别达到95.2%、92.1%、49.8%、80.2%;而且还得出,SS和T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小,TN和COD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SS和TP的去除中,填料的截留、吸附以及污染物自身的沉降为主要作用,故温度降低对上两者的去除率并无大碍;温度的降低,使得植物枯萎甚至死亡,而数据显示TN和COD去除率降低了很多,说明植物对其的去除起主要作用,而填料对该两者的去除效果甚微。在水深45cm,水力负荷在为45 cm/d~75cm/d情况下,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大,SS、COD、TN、TP的去除率总体趋势是由大到小变化的,中间略有波动。原因是负荷一定的情况下,随浓度的增大,植物和填料对污染物的吸收负荷越大,其去除效果就会越差;至于去除率有所波动,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调节范围不是很大,受误差及其他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使去除率的测定值有所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国内公路路网的完善和发展,需要修建大量山岭隧道,在岩溶富水区修建隧道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尤其在当今对环保要求较高的条件下,必须改变以往“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治水方案
现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土木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在山地丘陵地区,山地地形会对大气风场产生加速效应。山体自身的坡度、高度、
借助3D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钢筋混凝土纯框架、带楼板框架、二三层带填充墙框架和带填充墙框架四个三层房屋空间结构数值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静力分析以及动力时程分析,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大型交通枢纽的建设,随之而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深基坑工程,双排桩支护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因其支护深度比较大、方便土方的开挖和缩短工期等
湍流入流边界条件是制约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的风场来流需满足一定的湍流强度条件及功率谱特征,且存在一定的湍流结构。在稳态模拟RANS模型的模拟中,只能
挤扩灌注桩是在普通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桩基础。该桩沿桩身不同部位上设置了多个分支或承力盘,将摩擦桩变革为变截面多支点摩擦端承桩,改变了桩的荷
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实际应用中主要为受压结构。目前多数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徐变研究均针对构件在轴心受压情况下进行的,而实际工程中理想的轴心受压状态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由
设计、施工的失误不仅仅引起建筑物开裂受损,有时也会给建筑物留下结构隐患,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危及结构安全。为此对这方面的有关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 本文以“房屋结构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结构的破坏或者损伤而给人们带来生命财产损失的案例越来越多。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服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检测和加固的工作有着深刻的现实
本论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武汉新世界中心工程进行了结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分析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新世界中心工程A区由一幢26层的高层建筑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