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疗效的Meta分析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解剖部位深,解剖结构复杂,病理形态以低分化癌为主,其恶性程度高,易有邻近结构侵犯及颈淋巴结转移等特点,放射治疗一直是主要治疗方法.近20余年来,随着鼻咽癌影像学、放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疗效有了明显的改进.但令人遗憾的是,中晚期鼻咽癌生存率仍低.应对方法之一是采用同期放化疗.在我国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多为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临床报导不一,有必要通过Meta分析获得更明确的临床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5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在严格的质量评价基础上,16篇国内文献纳入本研究.试验数据先由一位评价者按预定的数据提取表完成,然后由另一位评价员检查核对.提取的数据有: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基线情况、干预措施细节、试验终点指标.利用RevMan 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完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给出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同时分析异质性产生的原因,按异质性来源不同进行分层处理. 结果: 1、纳入的研究:入选国内文献16篇,国外文献1篇.国外文献因分期依AJCC,未予纳入.只对16篇国内文献进行分析. 2、各纳入试验的质量评价:①随机方法:其中2篇为抽签法,3篇为信封法,其余11篇未明确交待;②分配方案的隐藏:文献均未交代:③纳入、排除标准:16篇纳入、排除标准均明确;④干预措施的描述:16篇文献对干预措施均作了详细的描述;⑤失访率:11篇文献描述了失访情况,且失访均较少.3篇文献没有描述失访率,2篇观察近期疗效无需描述.经Jadad评分,有4篇文献为3分,9篇为2分,其余3篇文篇为1分.因鼻咽癌同期放化疗很难做到双盲,虽然Jadad评分偏低,但总的质量较高. 3、临床疗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与常规放疗相比,降低了放疗后3月的鼻咽及颈部的残留率,减少了3、5年鼻咽部和3年颈部复发率及远地转移率,其OR值分别为0.29(0.14-0.58)、0.26(0.13-0.50)、0.37(0.20-0.68)、0.54(0.34-0.87)、0.31(0.15-0.63)、0.44(0.32-0.61):提高了1、3、5年生存率,其OR值分别为2.00(1.28-3.14)、2.31(1.83-2.92)、2.37(1.80-3.12). 4、毒副作用: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口腔粘膜反应的3/4度毒副反应率明显提高,分别是单纯放疗的10.27倍(2.38-44.32)、6.34倍(2.67-15.04)与2.06倍(1.28-3.31). 5、敏感性分析:在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治疗组)与常规放疗(对照组)对比的临床研究中,对各研究项目中Jadad为1分的临床研究予以剔除,并对剔除后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剔除后1、3、5年生存率、3、5年鼻咽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毒副反应与剔除前相差不大.表明研究结果稳定性好. 6、发表偏倚:在本次研究中,各个项目研究个数不一.故我们选择个数最多的3年总生存率研究进行分析.研究数达14个的三年生存率研究的漏斗图经目测基本对称,线性回归法分析表明,按Q=0.05水准,漏斗图对称.3年总生存率研究失安全数为139,表示至少有139篇的无统计学意义的文献存在才能推翻Meta分析结果,提示发表性偏倚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论:同期放化疗降低了放疗后3月的鼻咽及颈部的残留率,减少了3、5年鼻咽部和3年颈部复发率及远地转移率,提高了1、3、5年生存率.说明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口咽癌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同期放化疗毒副反应明显提高,特别是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分别是单纯放疗的10.27、6.34倍.在同期放化疗中,是否可采用单药化疗较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较好地控制了偏倚,其结果基本能真实反映中国中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约占世界食管癌发病人数的50%,特别是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的太行山区,是食管癌集中高发区,受影响人口达9000万。食管癌死亡率高,近年来,虽然食管癌手术
急性肺损伤(ALI)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ALI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导致肺毛细
目的:  1、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起搏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长期临床疗效。 实验材料与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8名,置入Vitatron900E/9000抗房颤起搏器。根据起搏器内
背景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升高。临床上,这些慢性疾病大多伴随患者终生,很难用治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长期的疾病困扰,给患者以及其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