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目的: 糖原累积症是以糖原代谢障碍为特点的一组呈高度遗传异质性的遗传代谢病;病因是催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某些酶先天性缺陷。临床上根据不同糖原累积症发现的时间顺序和酶蛋白缺陷的不同,用罗马数字把它分为10个亚型,即糖原累积症-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 Ⅰ,GSD-Ⅰ型)、Ⅲ型、Ⅳ型、Ⅵ型、Ⅸ型、O型、Fanconi-Bickel综合征、GSD-Ⅱ型、Ⅴ型和Ⅶ型。 GSD-Ⅲ型(MIM 232400)是由于糖原脱枝酶(amyloglucosidase,AGL)活性缺乏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链分枝处分解葡萄糖时出现障碍,导致大量形态结构异常的短侧链糖原在肝脏伴或不伴在肌肉蓄积;出现肝肿大、低血糖和酸中毒等临床症状和病理生化改变;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在儿童期最常见的是GSD-Ⅰ型和GSD-Ⅲ型,二者临床表型相似,但治疗和预后却不同;GSD-Ⅲ型胎儿的羊水绒毛细胞中AGL活性相对较低,用酶学测定存在技术上困难。如何从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研究是临床诊断、治疗和产前诊断等面临的问题。 AGL定位于1p21,DNA全长85kb,包含35个外显子,AGL单体蛋白包含15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0kDa。目前在非洲、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已经有GSD-Ⅲ型的报道,一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分析,限制性酶学分析和家系分析等方法对AGL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多达51种不同的突变,但至今仍未发现突变热点。鉴于中国对糖原累积症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尚未见到GSD-Ⅲ型的相关研究。本论文拟对近二十年来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