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平井+体积压裂”是页岩气藏开发的标准模式。在改造过程中,几万方的压裂液注入储层中,但返排率却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在储层中;与此同时,实际矿场还出现了低返排对应高产量的情况。为了合理的解释这些现象,需深入认识压裂液在页岩基质中的渗流机理、分布特征及对产气的影响。然而,页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压裂改造的多环节性给相关研究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以水基压裂液中的“水”为研究对象,在深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平井+体积压裂”是页岩气藏开发的标准模式。在改造过程中,几万方的压裂液注入储层中,但返排率却普遍较低,大量的压裂液长期滞留在储层中;与此同时,实际矿场还出现了低返排对应高产量的情况。为了合理的解释这些现象,需深入认识压裂液在页岩基质中的渗流机理、分布特征及对产气的影响。然而,页岩复杂的孔隙结构和压裂改造的多环节性给相关研究带来了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以水基压裂液中的“水”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认识页岩孔喉结构和流体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压裂液在页岩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上的渗流机理,揭示压裂液在页岩多孔介质中的渗吸规律,再结合实际压裂施工参数刻画“压裂-关井-返排”全过程压裂液的分布特征,揭示压裂液滞留对产气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认识如下:(1)建立了真实页岩有机孔和无机孔分布量化方法。利用氮气吸附法分别测量干燥/含水条件下的页岩和页岩无机质孔径分布,分析水在页岩和无机孔中的分布特征,再结合页岩有机孔和无机孔的润湿性差异,获取了干燥/含水条件下真实页岩有机孔和无机孔的分布特征,为后续研究压裂液在孔隙尺度的传输和岩心尺度的渗流提供基础参数。(2)揭示了压裂液在页岩不同类型孔隙中渗流的微尺度效应差异及机理。结合分子运动学、界面化学和微观渗流力学表征了固液作用导致的水相表观粘度、边界滑移效应以及气液作用导致的表面张力尺度效应,建立了水在页岩孔隙尺度上的单相和两相传输模型。分析表明:由边界滑移效应和疏水作用力占主导地位的“低粘效应”增强了水在疏水有机质孔中的单相传输能力,由范德华力占主导地位的“高粘效应”降低了水在亲水无机孔中的单相传输能力,影响顺序为黏土>云母>石英;对于两相传输,界面张力的微尺度效应进一步增大了压裂液进入有机质孔的难度,减缓了压裂液在无机质孔中的渗吸速率。孔隙尺度单相传输和界面现象的研究为多孔介质尺度的两相渗流模拟奠定了基础。(3)建立了“压裂-关井-返排”全过程压裂液分布特征评价方法。利用孔隙网络模型获取了考虑真实页岩有机孔/无机孔分布和微尺度效应的气/水相渗和毛管力曲线,建立渗流模型揭示压裂液在页岩多孔介质中的渗吸规律,再结合压裂液注入量、缝网面积等参数,给出了关井过程中压裂液渗流由“渗吸”向“扩散”转变的时机,量化了不同关井时间和返排压差下的侵入距离和含水饱和度分布。分析表明:关井期间近壁面压裂液向基质深处的扩散以及高含水饱和度下排驱毛管力和渗吸毛管力的差异会导致压裂液大量滞留在储层中,进一步从渗流理论上揭示了压裂液返排率低的机理。(4)提出了考虑压裂液滞留影响的页岩气井产气能力计算方法。考虑压裂液污染范围和污染区内有效渗透率修正了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二项式产能方程,再结合考虑压裂液含量的页岩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形成了考虑压裂液对储层能量的补充作用、对储层的伤害以及储层自身水锁缓解效应的产气能力计算方法。分析认为:从储层伤害和水锁缓解的角度来看,压后气井产能随关井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但考虑矿场实际分段压裂的施工周期较长,难以实现整体的立即返排,矿场可能直接表现为关井时间越长,产量越高。但关井使得水锁效应缓解到一定程度后,再继续延长关井时间对产能的提升作用明显降低,从储层水锁缓解的角度,存在一个合理的关井时间。本研究揭示了压裂液在页岩孔隙尺度和岩心尺度的渗流规律,建立了“压裂-关井-返排”全过程压裂液分布特征评价方法,形成了考虑压裂液滞留的产气能力预测模型,有望为页岩气藏压裂施工参数设计与产能预测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加快其开发进程,对于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大意义。我国页岩气开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发展前景广阔,但页岩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套管变形问题,制约了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进程。因此,亟需明确其失效机理,为井筒完整性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多级压裂条件下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页岩气井多级压裂下井筒组合体受力分析开展水
页岩气开发对于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页岩气逐步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但在页岩气水平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完整性失效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页岩气安全高效开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套管变形问题。自2009年以来,多级压裂过程中套管变形井的比例在30%左右。二是水泥环密封失效问题。水泥环密封失效后导致环空带压,部分区块压裂后环空带压井的比例超过50%。井筒完整性失效问题直接影响
传统稳定注入水力压裂在难开采油气储层改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改造效果。然而,由于技术装备、储层特性等主客观条件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水力压裂工艺有局限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波动注入水力压裂工艺,试图借助“变频压裂泵组”,通过人为快速改变压裂泵组工作频率的方式,使压裂泵输出“不稳定排量和压力”,从而产生不稳定注入压裂效果。针对提出的工艺,根据系统工程原理,研究了波动压裂与地面-井筒
矿场实践表明多段压裂水平井是致密油藏最为有效的开发方式。为了追求最优化的采收率,加密钻井是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小井网、井工厂的开发模式使得多段压裂水平井之间的井间干扰现象变得越发普遍,为了更好的对井间干扰进行评价以及对被干扰井进行动态监测,有必要进行致密油藏多段压裂水平井存在井间干扰下的试井分析方法研究。然而,水力裂缝以及相邻井的存在给研究带来了很多难题。因此,本文立足于研究中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深井是未来我国油气开发的主战场,深入认识井下PDC钻头齿的破岩机理对PDC钻头深部提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PDC钻头齿破岩机理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地面条件的宏观实验现象与规律揭示,缺乏针对井底应力条件下岩石破碎机理的深入认识。因此,本论文从齿周岩石裂纹演化的角度入手,结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针对PDC钻头齿周岩石内部裂纹的演化规律、井底应力对于裂纹发展的影响机理、考虑齿间裂纹演化的PDC
轴向冲击辅助钻井提速技术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深井生产实践的破岩提速技术,配合PDC钻头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机械钻速、降低钻井成本。当前轴冲钻井技术的实施,均以经验或者功能性实现为主,缺少工具及配套钻头设计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轴冲作用下PDC钻头破岩机理:搭建动力学元件组成的PDC钻头-岩石相互作用模型,分析钻头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岩石响应规律;基
低渗致密油藏渗透率低,注水开发无水采油期短,含水上升快,气水交替技术是可以有效抑制水窜和气窜的重要方法。然而气水交替过程中尚存在复杂的油气水三相渗流,关于低渗致密油藏复杂孔隙形态中油气水三相分布等问题研究较少,直接影响了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本文首先开展了低渗致密储层的三维数字岩心重构,分析评价了圆形及角形孔隙中的水膜动力学,进而研究了考虑水膜作用的低渗致密油藏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其次,对气水交替过程
稠油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巨大的储量,边水稠油油藏在稠油油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经济高效地开发对解决油气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该类油藏在注蒸汽开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边水侵入现象,开发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本文针对稠油油藏热采受限后转边水化学驱开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渗流力学、油藏工程、人工智能、表面化学等学科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以及深度学习等手段,研究了热采边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及化学冷采机理
层理性储层是指层理发育的沉积岩储集层,包括致密砂岩和页岩储层。目前层理性储层压裂改造主要采用滑溜水、线性胶、冻胶等水基压裂液,矿场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对于强水敏性储层,水基压裂液会对储层产生一定的伤害。纯CO2压裂液由于没有水相,大大降低了对储层的伤害,同时,由于粘度低,易于进入微细裂缝内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但不利于携砂。CO2复合压裂兼具CO2激活层理和天然裂缝、降低储层伤害、提高采收
黏弹性聚合物在油藏渗流过程中除了剪切变稀的流变性外,还有剪切增稠,同时存在井间干扰,注聚井近井堵塞导致注入能力下降,这些问题给聚驱试井分析带来了挑战,现有试井分析模型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论文针对这些聚合物驱非线性复杂渗流问题,完成了干扰试井复杂渗流模型建立、数值求解、试井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1)在油水两相渗流条件下,考虑聚合物的剪切增稠、剪切变稀、对流、扩散、吸附滞留、不可及孔隙体积和有效渗透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