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发展高端制造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制高点的关键。美国将“再工业化”作为重新定位美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在全球地位的重要战略;德国工业4.0是推动传统产业同智能化新兴产业融合、加快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的重大举措;日本政府出台了五次经济刺激计划,将其作为通过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复苏的驱动力。在发达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压力。“中国制造2025”是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大举措。河南省是制造业大省,国际环境的转变、政府政策的调整、郑州航空港的带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承接等为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实现产业升级、增强河南区域竞争力的必要选择。 本文从产业经济视角、区域经济视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明确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通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代表性省份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明确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本文依据全面性、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23个产业类型进行因子分析,结合因子分析和定性分析,最终选取了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9个产业作为河南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乏、产业关联性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应坚持政府、企业相结合,有重点、有梯度的优先发展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文章创新性的将新产业革命的时代背景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之中,并结合定性、定量分析的结果,从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搭建产业资源整合平台、打造优势产业链条、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升级、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五个层面对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