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危害世界各地妇女的恶性疾病,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乳腺癌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已跃居为女性肿瘤的第一位。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转移和复发,然而,乳腺癌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最近研究表明Wnt信号转导通路在人类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有近50%的肿瘤形成与经典Wn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Wnt1是Wn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第一个成员,许多肿瘤中都发现了它的异常表达,但在乳腺癌中表达情况国内外研究报道甚少。β-catenin信号途径是Wnt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通路的变化将导致β-catenin细胞内异常表达,激活下游靶基因,从而启动肿瘤生长程序。APC蛋白结合Wnt途径的Axin、GSK-3β、β-catenin等多种成分,能刺激β-catenin被GSK-3β磷酸化与,导致β-catenin降解。如果缺乏APC蛋白,过多的β-catenin就会不能降解而在细胞核内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分裂的加速。所以,APC基因的缺失会影响细胞成长与细胞死亡之间的平衡。本研究拟通过检测Wnt1蛋白和β-catenin、APC蛋白及基因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β-catenin与Wnt1、APC的相关性,旨在探索它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探讨Wnt1蛋白和β-catenin、APC蛋白及基因在不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β-catenin与Wnt1、AP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相互关系;β-catenin、APC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乳腺疾病标本共120例,均为2010年01月~2012年12月间在解放军251医院活检的乳腺疾病标本蜡块存档,其中15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正常对照组)、25例乳腺增生组织(乳腺增生组)、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乳腺癌组),组织标本经甲醛溶液常规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μm,65℃烤箱烤片过夜,防止脱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组、乳腺癌组中Wnt1蛋白和β-catenin、APC蛋白及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吻合度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Wnt1在乳腺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组、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3.33%(2/15)、28%(7/25)、62.5%(50/80),乳腺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在乳腺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组、乳腺癌组的异常表达分别为:13.33%(2/15)、20%(5/25)、68.8%(55/80),乳腺癌组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C在乳腺正常对照组、乳腺增生组、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93.3%(14/15)、80%(20/25)、45.0%(36/80),乳腺癌组的缺失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β-catenin蛋白与基因在乳腺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3.33%(2/15)、13.33%(2/15),在乳腺增生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5/25)、24%(6/25),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8.8%(55/80)、65.0%(52/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APC蛋白与基因在乳腺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为:93.3%(14/15)、93.3%(14/15),在乳腺增生组的阳性表达为:80%(20/25)、72%(18/25),在乳腺癌组的阳性表达为:45.0%(36/80)、43.8%(35/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1的阳性表达、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APC的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和APC蛋白低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β-catenin与Wnt1蛋白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13,P<0.05),与APC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38,P<0.01)。β-catenin、APC蛋白与基因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β-catenin表达与Wnt1呈正相关、与APC呈负相关,β-catenin、APC蛋白与基因之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nt1、β-catenin和APC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乳腺癌预后的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