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收粒(机收粒)是现代玉米生产技术体系的关键技术,是我国玉米收获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展玉米机收粒技术推广和应用限制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玉米机收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导全国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基于2012年新疆机收粒的研究结果,围绕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子粒含水量、不同收获机型和不同收割速度等因素对玉米机收粒质量(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和统计,针对影响农户机收方式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子粒含水量与机收时子粒破碎率、杂质率和产量损失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落粒率和落穗率与产量损失率均显著正相关,二者均是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推广品种和机具收获水平进行机收粒时,杂质率和田间产量损失率基本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收获子粒杂质含量达标率为88.31%,产量损失为85.68%。子粒破碎率相对较高,按国家标准5%计,品种适宜度仅为32.30%,按企业标准8%计,为64.07%,品种适宜性问题比较严峻。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时期试验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春玉米以子粒含水量23%左右机收粒为宜,若继续站放,子粒水分进一步下降,子粒变硬变脆,受力容易碎裂,导致机收粒时破碎率再次升高,因此为保证机收粒质量,确定各玉米品种适宜机收粒的子粒含水量非常关键。不同收获机具和收割速度测试结果显示,现阶段玉米各生态区选用的不同收割机型,在产量损失率方面都控制的较好,相当水分条件下杂质率相差不大,但是破碎率方面,不同技术来源的机型相差较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此外,玉米收割时机手惯用的中低匀速度并非最佳收获质量的速度。(2)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农垦地区(友谊农场和852农场)玉米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影响玉米机收粒方式采用的主要因素是种植规模(96.2%)、品种(91.7%)和整地政策(88.9%)。相比机收穗(机收穗),子粒直收收售更为方便、成本投入也低,因此在852农场被大规模采用。黑龙江地方(龙江、富裕、克山)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也比较高(83.0%以上),但主要是机械收穗(机收穗)方式,机收比人工更省力(83.3%)、没有大型收粒机具(37.3%)、收穗易存放可以待价而沽(35.2%)是机收穗采用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吉林省为人工收获较多的地区,机收质量评价差(89.6%)、芯秆留用(82.9%)和机收费用高(66.3%)是限制其机收采用的主要原因。种植规模大、机收粒成本投入低(97.4%)是决定新疆地区农户机收采用的主要因素。机收费用偏高(63.9%)、规模小劳力足(52.8%)、机收损失大(50.0%)是限制河南地区机收采用的主要原因。技术扩散影响因子模型估计结果表明,耕种面积、玉米收入占比、机收穗技术采用年数、玉米销售方式显著影响机械收获技术的扩散和推广,随耕种面积近一步扩大,玉米收后能否直接售卖极显著影响农户对机收粒技术的采用行为。综上,子粒含水量极显著影响机收粒质量,适宜品种和子粒水分含量的确定、专业机型和适宜收割速度的选择是机收粒质量的保证。耕地经营规模和技术采用效益是农业机械收获技术推行的关键,耕种规模越大,机收带来的效益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采用机收粒等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及与先进技术配套的种植经营模式,收后售卖烘干等社会配套服务设施越完备。机收粒技术要实现更大面积的推广和普及,还应根据各地玉米生产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分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