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临床上以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为特征,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常见治疗是镇静、解痉、降压、抗凝、利尿等对症治疗,治愈的唯一方法就是终止妊娠,但这一措施对围产儿预后产生较大不良影响。近年来,采用中医尤其中西医联合的方法来治疗子痫前期的报道颇多,中西医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有延长孕周、减少并发症、改善围产结局等优点。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大量的医药数据中寻找出有效的隐性信息,经一定的技术手段处理之后,找出共性规律与差异性,为中医精准治疗提供依据,在促进医药学术的研究、加速传统医药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药理学可通过网络分析,系统地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的复杂网络关系,为研究药物药效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本论文旨在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用药特点和潜在规律,为今后中医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方法。2.根据数据挖掘和文献检索结果,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的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相关临床文献,建立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的方药数据库,统计每味药物使用频次,并对所有药物的功效、四气五味、归经进行分类分析,并用SPSS软件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2.以通过数据挖掘获得的频次最高的中药及与该中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文献报道较多的西药为研究基础,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西药作用靶点,及与子痫前期相关靶点,建立化合物—靶点及靶点间相互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对中西药联合治疗子痫前期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共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63篇,涉及中药91味。用药频次≥12的有14味中药,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SM)、钩藤、茯苓。中药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主,归经中为肝、心、肾、脾居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药对关联强度最高的组合为钩藤和天麻,其次为丹参和茯苓。2.文献检索发现丹参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文献较多。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丹参活性成分30个,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的关键靶点72个,包括STAT3、KNG1、TNF、VEGFA、IL6、FGFR1、EGFR、F10、IL10等。GO富集分析、KEGG通路分析显示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涉及细胞增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MAP激酶活性的阳性调节、血压调节、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 B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结论]1.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中医药治疗子痫前期临床以平肝潜阳为基本治法,重视活血化瘀和健脾益肾,进一步揭示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2.通过网络药理学发现,丹参联合LMWH治疗子痫前期主要是通过影响血管功能、炎症反应、糖脂代谢以及免疫4个方面,协同产生控制血压血糖、减轻炎症、调节免疫等作用。